首页 全网搜索 导航
位置:首页 纪录片 格哈德·里希特的画作 高清下载
格哈德·里希特的画作[德语]
豆瓣评分:8.3

格哈德·里希特的画作

又名: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

主演:

导演:Corinna Belz

地区:德国

类型:纪录片

年代:2011

发布:2018-10-28

第62届德国电影奖最佳纪录片Thomas Kufus

影片带领观众进入格哈德•里希特的工作室,参与其大型系列抽象画创作。在完全不排除不确定性和歧路的过程中关注画家本人对作品的观察与判断,伴随对工作原则的怀疑和对银幕交流的持久批判,画家诠释自己作品时的寡言实则反映言语和绘画的排斥性,最终让画作本身成为这部极克制的纪录作品的戏剧主角。移动摄影更好地捕捉了创作过程的肢体投入以及画家与作品的互动。

格哈德·里希特的画作

里希特并不是把这种画彻底当成抽象画来画,但是他画面追求的最基本的绘画目标接近绘画媒介的全息内容,他绘画上所有的媒介都是有用的,但是它们的能量都隐藏着,能把所有的这些材料的能量都调动出来的画很少见,这需要画家对这个东西有很敏锐的嗅觉,单从对绘画基本要素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而言,看里希特的这批抽象作品,最大的快感是它的视觉力量完全把让人恶心的中国意象抽象绘画给撕得粉碎,里希特以同时代一流的绘画素质瓦解了经典主义绘画体系,将其彻底托入观念化的媒介形态,而且终结了行动绘画、抽象表现主义、冷抽象等最后的新绘画,他的核心是波普,而且里希特将绘画中的波普思路贯彻地比更早的波普大师更彻底。

格哈德·里希特的画作

看里希特绘画时间就像从他刮图板上滴落的大片工业颜料,凝重而灼烈。他真的是个越老越不善言辞的老男孩,面对镜头害羞,反倒是回放年轻时关于绘画的各种想法时妙语连珠。说起自己离开东德是个总所周知的逃亡犯此后再也没见过父母的时候,突然感到难过…很幸运去年在巴塞尔看到了他的《集会》,如果以后有机会也想看一次他的个展。

格哈德·里希特的画作

这部片跟片中里希特的风格如出一辙:没有多余的解释、没有刻意带去秩序与意义,在语言暂时无法抵达之处,宁可留给诚实的空白与沉默。

在Lousianna看到他的strip,是能够充盈整个人生的敞亮、丰满、永恒。那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让我笃信电影只是个巧合,绘画会存留更久远(所以film studies是坚决搞不来的

里希特的刮涂板。半成品态是线性的(时间),而成品态是非线性的(空间)。言语的解释与刮涂的记录处于半成品态,少即是多。影像化的记录侵扰了非线性的铺设。习得一词,接地气(down to earth)。

德国人的严谨。“刮擦法”。非常敬佩这些长寿大艺术家。里希特,赵无极,埃雷拉卡门……他们是能真正驾驭艺术的人。希望自己也属于“老成持重大器晚成型”,当然也很欣赏另一类激情喷薄天才早逝型的艺术家。但真的想七八十岁还能开超跑带着大长腿的孙女去海边兜风或者送她上大学或者刷赛圈

看了电影《无主之作》之后被这位艺术家吸引,所以才看了这部纪录片。这部片子其实有点无聊,展示了这位画家如何创作的一些片段。很多时间镜头就这样静静地对着画布,画布在画家的笔下渐渐由空白变成五颜六色。不过不失为一部好纪录片,体现的艺术家对于画画的思考:语言达不到的地方就让绘画替代吧,一个可爱的老头如此阐释。

《Gerhard Richter Painting》(明天还有最后一场),最近看的document里制作相当精良的一部,最有趣的要数呈现了位于克隆工作室的整个工作状态及绘画过程(当然仅限于这位转型大师此类作品)。至于理论,反倒是插入的几段年轻时(很有型)的访谈里谈的更多,人老了对这些鬼扯的理论也真是懒的去谈了吧

fascinating fuzziness (“waking up to reality is terrifying”

最初看到一些见闻时可能觉得还蛮不错的,但是过了些时候好像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再过一段时间,不错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这些见闻本身在过程中不断接受理性和感性的加工而逐渐转变为另一件似是而非的见闻,却早已不是见闻本身。

To talk about painting is not only diffficult but perhaps pointless too。U can express in words,what words r capable of expressing,what language cmmunicate。Paint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at。Painting is another form of thinking。

网友评论 (0)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