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离开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幸运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凯伦可以经常外出打猎、探险,她渐渐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凯伦渐渐的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而她与邓尼斯的关系似乎也有了进展。然尔命运之神并没有从此让凯伦一帆风顺,一次大火让她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后来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生命的磨炼之后,凯伦最终告别了那片她洒下青春和热情的土地……
该片在1986年的第58届奥斯卡上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在内7项大奖。
有点像电影般《面纱》,讲述了女主成长为独立女生的历程。 洗头片段、和男主一起开飞机片段太经典;非洲壮美风景太美;配乐太有感太经典,我的收藏歌曲之一。 曾经甚至现在我一度幻想在非洲举办婚礼,或者来一次难忘之旅,个人觉得非洲比其他地方浪漫得多。
传统电影的最后时光和最好时光。宏大从场面,复原的道具,美丽的画面……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影技术在满足传统叙事方式方面已经达到了顶峰,电影美学、电影思想,以及叙事技巧等等,都有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作为需要靠技术完成创作的艺术形式,这个时期是最好的事情,《走出非洲》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后的世界电影,在二十世纪末至今的时期,技术突飞猛进,以至于拍电影都不用胶片了。 《走出非洲》的故事,不过是殖民者在殖民地的故事。爱情与背叛也罢,走入或走出也罢,都不过是站在一百年前殖民者的角度,去叙说女主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同情和眷恋,以及非洲土著人对主人公的尊重和爱戴。但是,殖民者就是殖民者。半个多世纪以后拍摄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在于,殖民者必然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的那刻,获得众人敬仰。凯伦善待众生,关爱每个生命个体;为事业努力,失败后也顺应神的旨意,不怨天尤人;对爱情勇敢。辽阔的非洲美景,天空飞行之旅,俯瞰非洲草原自然万物最浪漫
壮丽的东非大草原,大英帝国殖民鼎盛时代人物的从容自信,斯特里普正值青春时细腻内敛的表演,配上萦绕全片恢弘缠绵的管弦乐,这部片子今天来看仍不失经典魅力。走出非洲讲了一个俗套的love story, 但讲得优雅大气,不用撕心裂肺/缠绵悱恻;是悲剧结尾,但哀而不怨,充满生之力量。
冲着经典和广袤的非洲大地来看的,飞机视野那段真的惊艳,大概就是这个地方吸引了很多人想去非洲。独立女性的觉醒,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更爱你。
“我们只是路过,并不拥有这里。”非洲的景色绝美,配乐经典,再一次让我相信非洲大地的确是可以洗净人的灵魂的。但是整个影片都是西方人眼中的殖民世界,总给人一丝对于第三世界的过分美化和自我陶醉。
《走出非洲》梅姨年轻时拍的电影,电影时长近3小时,电影的推进节奏缓慢。可以看到非洲广袤土地上的各种自然风光,还有这么多的野生动物,女主刚开始为了头衔而独自来到非洲经营打理着庄园,虽然爱情没有理想中的样子,后来连庄园也因大火也失去,最后破产时,在落寞的大房子里,自己也仍优雅的听着唱片,享用着晚餐。但她离开时却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敬佩。
关于婚姻:我不会因为这一张纸更爱你或不爱你;关于爱情:也许得到我就是需要你放弃一些自由。后来或许我们都忘了,女主去非洲其实也是为了自由。好像总是提着一口气,总是盲目相信和乐观,梅姨演自信满满地傻妞信手拈来。非洲的景色很美,人也很好,她和总督夫人说希望你喜欢这里,因为我也是。她爱的人死在非洲,葬在非洲,从平地变成丘陵,他身上成为狮群最爱经过的地方,喜欢孤独的自由的他一定很高兴,她要把这个消息带给他。《走出非洲》是一个非常不非洲甚至十分丹麦的故事。
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路过非洲,用自身丰盈的人格魅力征服非洲,征服男性。最终走出非洲,将生活与爱的过往让狮群踩实在泥土里,再也不回头。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从《荆棘鸟》到《走出非洲》,人对土地的眷恋都是一样的。 生活给人以希望,又亲手毁掉。走出的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殖民者无情的占领了原住民的地,却还想着将他们赶走,只有女主还在乎他们,关切他们,走出非洲的不该是女主,而是那些无情的殖民者。
非洲广袤的草原赋予了电影以自由的灵魂,《走出非洲》是属于一个女人关于爱的史诗,洗净铅华,那非洲草原阅尽人生的恬静,诚然情感的架构上有着一定的松散,但那残酷的结局,却呼之欲出女性坚强勇敢的内敛,非洲的美丽承托出了爱与人性的至美。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