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法国郊区,阿兰带着全家去参加美国乡村音乐节,没曾想女儿却在表演结束后不辞而别,与穆斯林男友私奔了。从此,阿兰带着儿子开始了寻找丢失女儿的任务。不过,当他们终于成功时,却又要面对新的问题……
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提名)托马斯·柏戈恩
第41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弗朗索瓦·达米昂
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未来景象奖(提名)
故事挺original,但写得比较乱(尤其后半段switch男主之后,一言难尽),导演也很粗糙。请Bidegain继续当好欧迪亚的誊抄员就好了。JohnC略萌。演成这样的男配戏份的男主提凯撒,某T的无政府主义者那么细腻的表演提不了= =?不能懂。短评里说比迪潘好的真的不是在黑Bidegain吗?结尾跟空气的阻力一模一样
为寻一个答案而先后耗上两代人时间的《牛仔们》提出的问题是:到底基因和文化哪个决定了人的身份?彼得葛恩拿出了他最有说服力的剧本为其导演处女作描上了一笔重彩。这条长达千里的血缘线把我们带到那片神秘的阵地,当你真正身临其境时却再也问不出任何话来 。因为它用一个反例给出了清亮坚定的回答。
三星半,美国西部片在当代欧洲的灵魂传承。莽撞无畏的牛仔气质在寻亲途中的挫败、弥散与消亡,同时亦是对异教文化由完全敌对向部分和解的软性过渡。并未深挖的极端宗教因素穿插得恰到好处,尽管他者化的符号表述依旧明显,但较导演的编剧前作《迪潘》而言显然在影像间为人物倾注了更多自然的情感表露。
一部多次睡着但却丝毫不影响理解的剧情片。私以为法式的牛仔片里缺失着一个时代孕育的牛仔精神和文化,自然气质也稍欠。除了两场牛仔舞的自由不羁,被寻找任务所重重禁锢的两代人更像是失魂枯干的躯壳。结尾重逢却不相认的姐弟、拥抱异质族裔的折衷,像是生活潜流中若隐若现的一个巨大疮痍,令人窒息。
每次看这种彻头彻尾每一幕都悲剧的电影就是一种自我折磨的悲剧... 电影题材很应景 故事很微妙 一个“牛仔”家庭 却从姐姐到弟弟都和穆斯林“结合” 宗教问题看似离我们很远 其实千丝万缕 最感慨的是里面回顾了911以来各种恐袭 从马德里到伦敦 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正在见证历史的大转折吧
电影和牛仔无关,特别想知道这个女孩是如何被穆斯林洗脑离家出走,就像月亮和六便士,特别想知道那个人是怎样和自己斗争之后才去寻找自己一样。历史背景和宗教背景这些虽然都不了解,但看到另一个世界的人生还是很有趣的。继续呼吁大家这周还有机会,去看那不热的北影节电影吧,推荐颐堤港
知道导演要表达的主题,但不身处这一社会现实中,着实难以完全体会作品包含的复杂情感…以女儿私奔切入,以为顶多讲到迪潘那样的程度,没想到在种族宗教的问题上走得这么远,回过头来看反而觉得,两件事情有些衔接不上,前、中、后,尤其是中间部分感到脱节,不过不妨碍其深刻有力的部分。
西部风情,欧洲现状,中东恐怖。居然就这么顺手揉一起毫无生硬痕迹。因为女儿跟极端份子私奔,一个家庭两代父子的生命轨迹从此改变。寻找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原来的社会和生活。托马斯编剧出身,影像出乎意料的考究。挺喜欢最后的结局。搭配最近的恐怖袭击事件服用,效果加倍。
没有英雄主义和过分政治倾向的电影,剧情上有种文学感,更偏向人文的关怀。里面最有深思的一句台词,你父亲跟你不同的是,你杀了人,而他一直都没有。这大概就是两代人的不同吧。如若更引申开,也正好解释了现在。剧本应该是今年法国电影里偏叙事类最好的一个。
类似《搜索者》,美国西部片的法国现代改编。虽然有同样的山顶俯瞰等讨论,但反思深度和层次感却更强。舆论操纵的伊斯兰恐惧让人不得已站队敌对。以一个家庭的寻找映射出澎湃新闻永远无法讲动听的话题。顶着如此直男向的名字,竟打动我。
如果将父亲多年一门心思寻找女儿导致家庭破裂这个过程有个几分钟的过渡说明就更完美了,毕竟从刚刚走失的寻找直接过渡到好多年以后给人脱节的感觉。不过依然是一部很出色的电影,表现了在挣扎扭曲的环境中无法割舍的亲情
巴黎袭击后,此片应该最能表现欧洲对态度的恐怖组织的现状,一些艺术手法所推动的情感,比起恐惧悲伤,无奈其实更多一点。身处光明的我们又怎么能了解黑暗处的恐怖,除了臆想就只能看电影了。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