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网搜索 导航
位置:首页 纪录片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 高清下载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汉语普通话]
豆瓣评分:8.1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于2022年4月起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优酷视频同步上线,本季依然从朋友的拜访切入,文学家敞开精神世界,两人一同在与文学家创作发生密切联系的地方游弋,在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之间来回穿梭,给予观众真实具象的文学思考与丰厚细腻的人生体悟。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下载观后评论: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剧照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剧照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剧照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剧照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剧照

文学的日常 第二季剧照

  • 胡乱按遥控器发现的奇葩,作为一个患有文学病的人,太喜欢了,第一期简直完美:音乐人洪启(本就喜欢)+大美新疆风景+疫情关在家里因为一段文字入手了刘亮程的书,三者结合,绝对是这一季最爱没有之一。 第三期李修文的浓郁湖北味普通话和一本正经作协主席的腔调和姿态,反观韩松落就显得可爱亲切多了。 第二期于坚的好友—做菜的老马:“人生有很多无聊的时候,我们要让他过的好玩一些!”于坚周围的朋友绝对是很会享受生活很懂生活的人。 第四期的双雪涛太接地气了,和老北京聊小时候那一段直接粉了。 第五期的主席让我觉得是领导融入基层,嘉宾互动更像是下级和上级的对话,还有一点,过多讨论戏剧让我有点出戏。 第六期嘉宾与主角的对话绝对是这一季里面氛围最好的,你来我往,火花四射,互相评论对方令人不觉得是吹捧甚至觉得恰到好处。
  • 双雪涛:你读书时是一个人,写作时又是另外一个人。读书是当然是读自己,主要是在读别人,用别人的东西碰撞自己。写作写的是自己,是用自己来写别人,创作了小说;返回头小说又创造了你另外一部分的自我,是个你自己意想不到的自我,逐渐累积呈现出来。于我而言,写作是一种幸运,能和自己的创伤、喜悦、困惑聊天。 于坚:诗就是对不确定性的尊重。人,充满劳绩,依然诗意地憩居。朋友,就是最后的故乡。 李修文:作家的天职是代表自己和一些发不出声的人们发出声音,那个世界容纳孤魂野鬼,容纳发不出声的那些声音,他是声音的神殿的吹鼓手。生活暴露给写作,写作暴露给生活。 文学的真实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本身。为什么要写作?李修文认为最好的解释来自艾米莉·狄金森:“我就像一个路过坟场的小男孩,因为害怕我唱起了歌。”
  • 第一集新疆的乡村真漂亮//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当下,确实应该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文学了,拿起一本书,享受文字的美好,这种生命的体验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本片则延续了上一季的形式,从朋友拜访朋友入手,借散步、闲聊、赏景等漫谈文学、漫谈人生,行走在辽阔的大漠与充满市井烟火气的街头小巷,捧起一本书来,与友人对谈,实属雅致至极。对文学了解不多,虽说本季中出场的作家都有着销量不错的作品,但真正读过的寥寥无几,对作家本人也更是知之甚少,想必大众的印象也不会差很多吧,除此之外,对话似乎并无刻意安排组织,并非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时而跑到千里之外,难以汲取精华,在外景的选择上也应重新考量,除第一集新疆的乡村与西安的街道之外,其他环境则略显随意,例如城市公园或办公室等,美感就较为欠缺了。
  • 特别喜欢第一集的刘亮程,可能跟看过《一个人的村庄》有关吧,就觉得他和这本书非常对得上,属于在时光缓缓中流淌的人。用最不着力的文字说着最打动人的话。“一个作家或者一个人,他最终活成了他的家乡,他活成了他家乡的气候,活成了一场风,活成了一棵树,活成了白天和黑夜。当他远离家乡的时候,或者他的家乡失去的时候,他自己成为了自己的家乡。”第二集的于坚,一开始觉得是个很用力的人,但是看到最后被他用力的赞美建水这个城感动了。“建水这个城看上去比较落后,“落后”意味着对时间的迷恋,对经验的自信。”第三集的李修文,一句“拳打脚踢先上台”非常感悟。双雪涛很接地气,有着有别于其他老作家的活力。陈彦跟老百姓没有阶层感的深入,还有李洱,一个在文学事物忙碌中抽空写文字抵抗遗忘的人。
  • 如果能再多一些女作家,在我这里是可以和锵锵行天下相提并论的佳作。 记得《文学馆之夜》里,戴锦华老师在谈到猫与文学的关系时,提出过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一想到猫就想到宅男宅女,这会不会是当代文学的一种困境。我们好像在一个书房里,凭着想象力,凭着我们的语言能量,去构造故事,以至于跟这个急剧变动的世界,所有人都在旅途上的一个生命状态,出现了一种游离。”这部纪录片提供了最好的答案。文学的日常就是生活的日常,文学的讲述实际上是要靠货真价实的命运,把我们浇筑成一个可以转述的机器。前三期简直封神!如果可以这样活着,我愿意我的心一直漂泊在路上!
  • 1.制作甚至没有第一季严谨和工整,所选作家依旧是主流化、中年(油腻)化、行政化特征明显,个别段落虽也谈出了一点诚意和见地,但既不多也不系统。2.刘亮程的作家性、经典性和单集可看性都几乎令其他作家汗颜;双雪涛算先赋型作家(——李珥和陈彦则都属于后天型作家),并毕竟还未显出过多油腻;于坚的又臭又硬让我觉得很没有意思;陈彦李饵李修文等三位体制内作家,都在反复强调文学的“人民性”,但其中似乎很难不让人品出异味。3.纵观六集、12位对谈人,本雅明和史铁生,分别被不约而同提及了两次。
  • 刘程亮,我爱他的智慧和疆普,《一个人的村庄》,多年后我们老去,坐在西墙头东墙头,只有想法,对世界再没有办法;于坚,“反智”的言论总想反驳,《建水记》倒是成了网红旅游导引;李修文,一个关心疾苦又有平静自持智慧的作家,他关于盲人亡于精神分裂、作品都是带有互动体验性等的解读让我豁然开朗,值得再看一遍的一期;史航双雪涛的组合是穿插搞笑的,好想冬天去北京啊;陈彦这期并不喜欢,虽然走近大众,可我总觉得有一种俯视感;李洱的书要好好看,最后依然回归到学院派对知识分子的讨论中
  • 文学可以让生活慢下来,木心的从前慢就是这样。 刘亮程真正的农民作家,李娟也是新疆很有灵气的作家,散文很美。 昆明没了于坚,会觉得这个城市缺了品味,于坚也让我知道了建水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城韵味。 双雪涛作为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书写了东北的失落和被遗忘,黑土地上每天都是魔幻现实主义。 ( Ps:现在的文学纪录片拍得越来越好了,之前的《文学的故乡》和《但是还有书籍》都不错,快凑齐一本中国作家“地图”了)
  • 刘亮程:梦和醒一样在消磨你的人生;一切重大的礼仪都是葬礼的预演。于坚,一个宣称日常神圣性的人却刻意无视现代的魅力,在我看来是令人绝望的保守。李修文,一边是苦哈哈的平头百姓计较生计,一边是文人以此大谈创作(且以他人的发声者自居,转头又声称“为少数人写作”),难评;种桃大王本集最佳。双雪涛,搞文学的看不上搞电视剧的良有以也。陈彦,干书记的还是更合乎我党的发言习惯(bushi)。李洱,也老派
  • 只看了刘亮程那期就不评总分了 单评第一集只能给2.5星 毕业论文写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所以对他和这本书也算是比较了解 令人失望的是 刘亮程那集大部分他个人的独白都直接来自书中原话(80%以上) 看来制作组合访谈人确实没从他身上找到一些什么其他东西 太浅了 别叫纪录片直接叫MV算了 第一季的马原也读过研究过 但节目还是能挖到一些之前不了解的内容 很明显质量优于刘亮程这期
  • 原谅我,这一季看得很不认真,但是依旧是好节目。这一季大部分作家都没有读过,只读过双雪涛的飞行家,然后没想到双雪涛居然启蒙的作品是我与地坛,原谅我这部太苦了,一直没看完。然后知道那个装台的电视剧,主角那一集,也很震撼,尤其是老师们表演起来声情并茂,很感动。无论是乡村哲学,还是西北辽阔,都是很喜欢的文学作品。最后一集简直就是现代文学课啊,听过应物兄,一直没看过,一定要看看。
  • 在制作团队眼中,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或许就是摆拍一段远方的自说自话的生活方式+文学大咖的现身+美如画的拍摄背景。可以做对谈形式的拍摄,但是安排副嘉宾像电杆那样杵着陪游或者尴尬地寒暄似地跨服聊天,这样的镜头感很奇怪。再有,没有做规划的闲聊和散步既无法体现什么文学的日常,又会让观众对作者及其想法的理解多一重误解,哟,这不我家门头遛弯儿的老大爷嘛。

网友评论 (0)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