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网搜索 导航
位置:首页 纪录片 文学的日常 高清下载
文学的日常[汉语普通话]
豆瓣评分:8.0

文学的日常

又名:暂无

主演:马原,吴啸海,马家辉,焦元溥,麦家,史航,阿来,谢有顺,小白,高翊峰

导演:王圣志

地区:大陆

类型:纪录片

年代:

发布:2024-09-02


《文学的日常》是一档展现当代作家精神风貌的人文纪录片。节目借由一位朋友拜访知名作家的形式,通过作家与朋友两天的对谈、走访、体验、观察,体现名人作家对时代及生活的认知与解读。作家与朋友间的对话涉及生死观、世道人心、故乡、青春叛逆等当下热点话题,问诊时代,以文学照亮日常。节目由优酷视频、海峡卫视联合出品,共5期,每期45分钟。

《文学的日常》下载观后评论:

文学的日常剧照

文学的日常剧照

文学的日常剧照

文学的日常剧照

文学的日常剧照

文学的日常剧照

  • 得了不治之症要不要治?对于「唯心论者」马原来说,这是天大的问题。李聃曰:治人事天,莫若啬。马原说,作家是模仿神的职业。事实上,这些带有浓厚文学、宗教和政治色彩,真理性与荒谬性兼具的观点是值得「争论」的。遗憾的是,对《云上的日子》抱有浪漫幻想「慕名而来」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对谈者都被不可靠的叙述者带到沟里去了。还是少谈文学,多聊日常罢。这样或许还能聊出「日常的文学」来。不然,文学家及其家属(粉丝团)或都被困在「城堡」里面。看着是它们享受,其实是我在享受——我们在看《蓝色珍妮》时提到过,知识分子会把自己身上「悲剧性/荒谬性/偶然性」的经历文学化、合理化、爱欲化——把自己活成小说。从公号文「城堡里的马原」角度来看,自欺欺人其实就是误人子弟。不知这种不可逆的,宿命式的结局对于「西毒」马原来说是否值得。
  • 三星半。有些文案非常非常非常的文艺,文艺到做作,但摄影、剪辑之功,功不可没。言归正传,五位真正的大作家,我喜欢麦家依然干净的文字工作者的纯粹,那种隐隐的局促不安透过屏幕很是让人自省。很巧今年重温了《风声》《暗算》《尘埃落定》,纵然感受与少时不同,依然爱如故。人的成长一定是有突破不了的束缚的,比如童年创伤,比如时代烙印,这些束缚被作家或多或少的体现在作品中。年青一代的作家作者们,也会有这个困惑。对文字读者当有包容心,即使竖子成名,亦有可取处。宽容不是对外对他人的大度,而是对内对自己的修养。细嗅蔷薇吧。有点跑题,这是看这纪录片思考的一部分。希望能看到鲍尔吉原野。
  • 1和其他几位相比,马原有点虚浮吧,句句想要接地气,句句不接地气。2没有钢琴家想见肖邦,但所有钢琴家都想再见李斯特,因为肖邦的书信感觉肖邦很麻烦,李斯特有无数心得想和人分享。香港人洋化又老派,包容又传统。书帮我们了解我们每天密切接触的现实生活,书上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互相碰撞。江湖就是互相帮忙。马家辉好像没有世俗的悲春敏秋,一句每个人的生活都…就带过了。很积极的态度。3麦加我只要旁边一有人,我就被影响。4阿来之前还蛮喜欢的,觉得他对幼小的微小的东西很有感知,现在看到他在不允许抽烟的地方抽烟,说脏话。希望余秀华也能被这样宽容对待吧。5小白很上海很精致
  • 适合疫情居家的时光里,慢慢的放松的陪伴。有我喜欢的作家或者是对话者,在围绕作家熟悉的时空中漫游。那一处处当地的小吃、景点、建筑、街道和人群,还有一段段契合的音乐或者是朗读。阿来回想汶川地震时传来的安魂曲,小白坐在租界舞厅的台阶上那一曲悠扬深沉的body and soul,果然是老上海的样子。史航和麦家的那段是最喜欢的一场,史航稳稳的托住了主角呈现自己的紧张无措和不同。马家辉的那场,明显对谈者就接不住他对香港生活的沉浸感。谢有顺和阿来的那场,双方的配合不够默契,谢有顺有点喧宾夺主,太想跟听众表达他的想法。
  • 只看了第一集 纪录片导演被“催眠”了,这是导演后悔时的原话,把马原的日常呈现得跟vlog博主一样美好得让人觉得虚伪个人也不喜欢马原这个人 一边瞧不起城市的人类对儿子说那些是在水泥楼房里的两脚怪物 密度之大比躲在坟墓蚕食尸体的蟑螂恶心 一边领着导演向山上走去说 这片森林是我的森林 因为是用钱买下来的所以就是你的 其实你也不过是个自大狂俗人罢了 什么小鸟在林子飞来飞去鱼儿吃食 只不过是像脑子被洗了的邪教徒一样装作很有境界 却要牺牲妻子来劳动为你创造一派祥和的童话世界
  • 一个靠近精神的节目,一个很有意义的节目,最动人的部分就是那些触动心灵的只言片语,那些智慧碎片。喜欢马原,麦家,阿来的三期,马原通透,麦家孤苦,阿来真实,都很有特殊性。个人也喜欢马家辉,但是马家辉的那期主持嘉宾没请对,双方没有对上点,没有合上拍,缺少互动就缺少展现,没有碰撞就没有深入,因为两个人掰不了手腕,所以导致马家辉一味的单向输出,对节目来说好看性就不足了。小白的那期我不太喜欢主要是对自我的触动较少,那期的观点对我而言没有太深的触动。
  • “一阵风吹过去,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皮肤吹过,感觉叫凉。但是对于有一些他没有皮肤的人,他直接就神经裸露在这的人,风吹过叫疼。”“神经裸露的人他更接近作家嘛,是吧?所以作家还是需要一些天赋啊。”“天赋并不一定比别人健全,甚至比别人脆弱,比别人没有防护能力,依然是个天赋。因为我看完东西我今晚还睡得着,你失眠你就写东西。天赋不是祝福,天赋有时候是惩罚。”(喜欢史航和麦家撑伞经过小桥时的这段对话 & 超爱阿来这一集~)
  • 在这些作家的闲谈中仿佛也领悟到了很多。当然不都是赞同,马原老师的一些稍显狂傲的言辞、马家辉老师的一些刻意的洒脱、麦家的阴郁,都不喜,但不妨碍对这个节目能如实反映出来的欣赏。印象最深的是阿来老师,虽然他的作品《尘埃落定》是那么出名,但没有引起什么想读的兴趣,隐隐约约记得好像是描写西北西藏的一些原始信仰的东西。但从这个节目里看到他很深沉的思想,特别是对汶川地震的思想,那对死亡的思考吸引着我,还买了他的书《云中记》。
  • 马原希望把日常生活活的像文学一样诗意、质朴。马家辉对文学日常的探寻充满江湖烟火的气息。麦加的探寻充满苦涩,他试图逃离童年给他阴影的故乡,可是伤口好了,疤痕还在,人注定要与那些痛楚共存的。阿来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作家,他知道好多花木的名字,知道四川藏区大地不为人知的传奇。小白更像一个学者型作家,他寻找资料,试图通过书写去还原历史,他小说里凝聚着他对那些逝去时光的想象。
  • 显然经过美化甚至被拍摄者自己审查,毕竟老马也倒腾过电影,能看到的缝隙有但是不多,马原也没有公众号里封的庄园主那么不堪,比如马格可以随时掏出手机百度,有钱又有文化的人对于教育的观念多少有些不一样,比如郑渊洁,但是有钱人或者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大多类似,马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深深影响我的写作,少评价家事吧,另外在版纳住了小半年,后悔没去南糯山看看
  • 刘亮程最简单质朴,小我消融的自然让人佩服。陈彦也很真挚。其他的几个多少都有点中年男人的爱教人的腔调,big ego太明显,弄不好就有点酸腐。不见得是说话的具体用词,仅仅是在那里抖腿、说话的神情,都暴露一个人的修为程度。看完也很感慨,修炼真的不是简单轻松,写几部作品获几个奖就能过关的。六个人放在一起(难为编辑了),高下还是看的出来的。
  • 第一次听阿来这个名字是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不容置疑的是看完阿来这期被这个老头儿的通透坦诚和智慧所吸引了。患肺癌的马原造了湾格花源,阿来那期地震后不眠的雨夜播放了莫扎特的安魂曲,麦家谈故乡及父子情感,焦元溥对古典乐的信手拈来…马原说,人生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劫难,但是结局得好。可谁能想到在拍完这部纪录片的三年后他的的儿子永远离开了…

网友评论 (0)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