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网搜索 导航
位置:首页 纪录片 随他去吧 高清下载
随他去吧[英语]
豆瓣评分:9.2

1970年,披头士乐队再也没有录制一首歌,乐队的成员只是分开后,独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列侬和小野洋子为自己的乐队操劳,麦卡特尼准备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哈里森和其他乐队一起做巡回演出,斯塔尔则在拍摄电影,仅仅在一些公开露面的时候聚在一起,并且形式上否认有关解散的传闻。整个世界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支正处事业颠峰的伟大乐队即将解散。1970年春天,由于需要再进行混音制作的1969年初录制的单曲加工制作完成,并且作为电影原声《Let It Be》正式面世。这部电影就是披头士乐队当年灌制《Let It Be》唱片的同名记录电影。


  太多的故事关于这四个人,更多音乐关于这团体,虽然已经解散将近40年,的确,本片如果对The Beatles没兴趣的观众观看,必定觉得无聊乏味,没有剧情和计画性的安排,唯有电影很单纯描述着The Beatles当年练团录音的实况,没有过多的主观纪录策划,但相信让The Beatles迷观看,处处都是惊喜,一个眼神一个停顿,都是让人猜测奇妙的人与人间的化学变化。


  电影中可以看出当时的The Beatles岌岌可危,录制Let It Be的时候,四个披头之间已经有了无法弥补的裂痕:鼓手Ringo Starr受不了自己老被使唤来使唤去,一度忿而离团,好不容易才被劝回来。团长John Lennon和前卫艺术家小野洋子坠入爱河,兴致勃勃搞实验音乐和反战行动,对The Beatles愈来愈没兴趣。吉他手George Harrison受够了John和Paul无视于他愈来愈慑人的创作才华,老把他当成小弟弟,也不认真处理他的歌。全团四分五裂,只剩下Paul McCartney还极力要让The Beatles走下去。


  Paul McCartney认为,早已飞越千山万水、在短短十年历经几世几劫的The Beatles,应该重返他们玩音乐的根源,回归单纯的「四件式乐团」编制,玩玩直来直往的摇滚乐,就像他们刚出道的时候在破酒吧里打拼的那个样子,他相信这样可以让团员重新找回音乐的热情。


  在他的构想中,The Beatles的新专辑将会是一场演唱会实况录音,同时制作一集电视特别节目,记录The Beatles在录音间里排练新歌的情形,最后带到演唱会现场的大高潮。由于整个构想都标举「反璞归真、原汁原味」的精神,他们遂把这个计画命名为"Get Back"--这也是Paul McCartney的一首新歌。


  结果事情完全不是Paul McCartney想像的那样:为了迁就电视摄影的需要,他们全体搬出录音室,来到一个冷飕飕、空荡荡的摄影棚,除了Paul,每个人的脸都很臭,John Lennon尤其痛恨身旁永远有人拿镜头对着你拍。对于Paul的热情和苦心,其他几个并不领情。到了最后,没有人有心情去想演唱会的事,他们决定在自己开的「苹果公司」屋顶架起器材唱几首歌,作为纪录片的收尾,然后大家把这件事忘掉算了。


  1969年1月30日,他们踏上公司屋顶,唱了四十二分钟,直到脚下的街道被驻足围观的民众挤成交通阻塞,附近的屋顶都挂满了看热闹的人,警察才来勒令他们停止,因为声量太大了。这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团体最后一次的公开表演,也是后来留在Let It Be纪录片里的摇滚史经典段落。第二天,他们回到录音室,进行纪录片最后一天的拍摄,又唱了几首歌。这两天的录音,便是后来Let It Be专辑的骨架。


  电影很真实纪录当时他们的一举一动,尤其是Paul和John之间的巧妙火花,看的出来当时的Paul似乎很想当一个带领The Beatles走向另一个阶段的人物,企图心控制力强,要求各团员跟着他的节奏和理念进行,却只有一个人在旁冷眼看待,那就是John Lennon,默默在角落跟小野洋子搂搂抱抱,甚至无心练团,甚至有一幕Paul和其他团员努力练唱时,John跟小野洋子既然在旁跳起华尔兹,没跟随练唱。而当Paul吟唱新歌"Get Back"时,John幽默得既然唱起”Don’t Let Me Down” ,实在太有趣的歌曲对话。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配乐乔治·哈里森 / 保罗·麦卡特尼 / 林戈·斯塔尔 / 约翰·列侬

《随他去吧》下载观后评论:

随他去吧剧照

随他去吧剧照

随他去吧剧照

随他去吧剧照

随他去吧剧照

随他去吧剧照

  • 我觉得乔治哈里森全程都蛮压抑的,特想证明自己,但在这四人组中是不可能的。林戈斯塔尔一脸迷茫和疲惫,他始终是温润不善言辞的大哥哥,可不停看脸色的人生是挺累的。这四人已经强到在一起会互相限制彼此的创造力了,乔治渴望证明自己,林戈疲惫不堪,列侬渴望自由,只有保罗还充满着坚毅。我始终认为保罗对乐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理念是正确的,但不适用于此时此刻的这支团队,如果乐队处于早期和上升期阶段,保罗的经营规划或许可以带领乐队走向辉煌,但他们早已撞破辉煌的天花板很久了。我觉得保罗自己也知道这点,只是不愿面对。觉得保罗挺矛盾的,到底是get back还是let it be,他无法控制这些。我看到最后那首get back让保罗充满了希望,可现实不只有get back,有时更需要let it be。
  • 300th 终于补完披头士影片了!也为《Get Back》预热一下。资源实在难找,最后把生肉和网上找的字幕文件放一起对照着看的。这可能是我看过最bittersweet的东西了……四个人的特写镜头一直在告诉我们他们已经渐行渐远了,但是在一起排练的时候还是那么默契,太虐了。就算是已经快要分开了,还是能做出Abbey Road和Let it Be。Ringo和Paul那段钢琴即兴看呆我了,以及乔果szd!印象深刻的还有two of us录音那一段的镜头和剪辑,最甜的歌配最虐的镜头呗,McLennon也真的是最完美的搭档。屋顶演唱会虽然看了好多遍了,路人采访还是第一次看,蛮有趣的,而且也说明了当时真没人觉得披头士要解散了??期待一下get back
  • 最后的演出。Lennon强在思想高度(实际上那首《想象》特别有安那其的感觉),Paul强在音乐造诣(各类名曲的编唱)。在创作上二人各具特色,因此天才无法合并在同一个乐队当中。当然,披头士只是他们人生中路过的一个酒吧,但正是因此才具有最绚烂的火花。前期一直吸收各种文化,创造出英伦入侵的奇迹、打败猫王,重铸了摇滚乐的概念,并且推广之;64年之后开始进行拓展式创新,有Sgt Pepper和白专这种神作,对现代流行音乐发动了革命性改造,创造出第一张概念专辑。被大众喜欢是一种能力,搞实验性音乐突破是一种能力,能做到两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披头士无疑是象征摇滚的文化符号。天台演唱则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同时是新时代的开端。
  • 纪录的当下正是团员关系紧张时,洋子的一脸面无表情总是让人瘆得慌,对她始终是抱着不能理解,不避讳的在录音棚里拥吻跳舞,对于其他三个团员尬到不行??,显然,气氛就不对嘛,(据说乔治那时候就很不待见洋子)。至于源头是否是她导致披头解散,我看未必,当时的情况是四个人之间都心生隔阂,表面上是保罗和约翰,实际乔治多年被两个大哥压制,发挥不了实力,这就有解释为何乔治到后期的才华才显露出来,还有林戈,拍摄过程面容倦怠,心里Fyou不知上百回,就差点把鼓棒扔到他们中间,留一句“老子不干了”哼!#傲娇脸#片尾重现了最经典的屋顶演唱会,同意那个老歌迷的话,他们除了会创作,是真的很会唱.PS,想对穿绿色裤子的小乔说一声“赞”.
  • 谁能想到McCartney不仅活过了64,都快80啦!作为最cute的beatle,也是我真的认得脸的(Lennon完全只有Imagine的样子)里面他突然来一段拉丁情歌Besame Mucho真是笑死,love me foreve and say that you'll alway be mine. 不知道John会不会有时候也会有点羡慕他那种温暖又有趣的才华和能力,虽然连我都嫌McCartney总是好听了过头,某个当他望向yoko而yoko又忍不住转身看着正在弹钢琴的Paul的瞬间。又,这次认真辨认了Lennon没带眼镜的时候的面部,不知道怎么有点看到哈利波特。
  • 如果那一天的警察們可以預知未來,知道那是披頭士四人最後一次的合體公開演出,他們是不是就不會中途勒令天台演唱會停止,就讓他們唱到精疲力盡、唱到聲嘶力竭?Paul McCartney一個人的全情投入挽回不了John Lennon、George Harrison、Ringo Starr三個人的漫不經心,即便只是一個披頭士半吊子歌迷,也能感受到幾個人之間的漸行漸遠,甚至在看完電影之後仍會突然悲從中來,一場又一場排練、一首又一首演唱如同一次虐戀,他越是想要將大家凝聚在一起,卻越是無法阻擋分崩離析的腳步,所有的Get Back終究都不得已Let It Be了。

网友评论 (0)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