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侵略者2023-10-02 11:10:28
#VIFF2023 如果不是后三分一贪大求全导致主题表达越来越弱,应该会给一个更高的评分。另外过于白左的视角就像片中所讽刺的那样,总是很容易将复杂问题理想化,从而导致很多关键细节失真。在这点上蒙吉的《核磁共振》给了更好的表达。更有意思的是,这片子首映后被波兰政府高官猛烈抨击,最近更是取消了对乌克兰的援助,让片尾和谐的波乌边境变成了一厢情愿的构想。
3dayslater2023-09-13 20:17:32
就像导演说的那样,这片子今年三月份拍完,现在就拿出来了,是她自己最快的速度,因为不能再等了,要尽快让这个世界看到。
猫猫2023-09-14 11:25:14
坐在电影院的人只是流了一点廉价的眼泪,但有人已经死了一千次。
火娃2024-01-15 01:55:00
7/10。在黑暗弥漫的原始森林,将大批难民引入欧盟的白俄和波兰军方互相踢皮球,数万名阿富汗人、叙利亚人在边境两边循环往复,冻死、饿死,被抛尸铁丝网另一侧的戒严区或溺亡于森林沼泽,而两国政府也围绕难民问题互相指责,在第一个小时激烈、残酷、直击当下现实的黑白镜头和手持近特后,忠实呈现暴力和压迫的霍兰寻求着制度性解决方案,由此出现了难民内部、波兰军方内部、人道主义团体的差异,普通人认为放任难民流入会侵害本国,边境士兵有刁难难民、剥光羞辱审讯人道组织救援者,也有内心煎药的军官,最具差异性的是波兰两名行动主义姐妹,无政府主义的妹妹不满谨慎遵循法规的姐姐,痛斥暴力抓捕难民的波兰边防。遗憾的是,后面着墨于波兰边防与救援者相互抗衡的几个章节,主观意图明显、人物塑造扁平,结尾的乌克兰难民过境也与整体结构缺乏联结。
seamouse2023-09-05 17:17:48
威尼斯速度,赶早场奔跑,没看手机失去判断,一跟洁净管出现在眼前,本想像夏思凝那样迈过2公分高的障碍,结果却成了红毯前摔倒的柳岩。
早场也是关于波兰和白俄罗斯之间一场跌跌撞撞的球赛《绿色边境》。比赛用球是难民。导演霍卡老太太充足设置了难民、边防警察、人权分子和边境居民四组人物,让“卢卡申科和普京射向欧盟的子弹”,被波兰一遍遍踢回,再被白俄反攻回去。
故事非常流畅好看,也就没必要追求创新。相较全片展现的白波边境地域,结尾赞颂了乌波边境天堂。俄罗斯侵乌战争爆发,涌入波兰的难民不再是皮球,而是可以带着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随意过境。调岗到此的边防警察抱着乌克兰婴儿说,“我从来没在过白波边境。”
那也类似《打蛇》结尾的“呢度不是钻石山”吧,可以当作告诫大家不要走线的欧洲《孤注一掷》。
Peter Cat2023-10-10 21:53:57
90mins退。copy,收到了难民新状况。
raymexic2023-12-07 23:27:38
阿格涅丝卡·霍兰用悲天悯人的多元角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震撼的图景:这里不是一路通畅的“绿色边境”,这里是毫无人性的人间炼狱;这里的希望只会零星存在,绝望却时刻蔓延;这里什么都不剩,这里只有死寂。#年度十佳候选#
Fleurs.哼哼2023-12-11 21:39:16
最近看了三部近三个小时的作品,这是唯一一部没有感觉冗长反倒意犹未尽的,于是乎浅浅的思考了一下,难民的直接原因是当事国的战乱,战乱的导火索是地方割据或地缘政治,这些的背后看起来是宗教、历史、民族等等等的分歧,可能无外乎还是天龙人和五老星的角力,追本溯源,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梁海2024-03-29 06:37:27
MtMF。豆瓣短评令人作呕。散场后遇到去年的 TypeMedia 毕业生 Omaima(她来自巴勒斯坦)聊了一聊这几天看的电影和我们各自的身份。
高岭2023-09-06 05:24:52
像是给在场的所有欧盟人脸上一记重拳
YiQiao2023-12-16 21:00:07
3.5//难评 可能因为更为纪实的拍法以及更新鲜的现状反而在观影上感觉遥远 隐约有种看国际新闻的感受
阿莫多瓦特了2023-10-03 00:54:33
威尼斯补标,虽然被评审团特别奖打发,但是这一部若拿也是当之无愧!霍兰老太用黑白和冷静的口吻,不呈现政客是否把难民边境问题作为秀场,也不批判媒体拿这个来博人眼球,而是用这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告诉观众,在边境之地每天发生了什么:那些难民/移民是怎样尝试越境但被一次次pushback(这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btw)、被虐待的;边境警察是怎样执行命令的;人权团体是怎么帮助他们;边境居民是怎么被影响的。依次而来的四个章节,也着力刻画这些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也反思越境行为的合理/合法程度、脆弱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个烫手山芋面前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生命与生命之间充满讽刺的生来不平等,再现大师气象。
松野空松2023-12-06 20:08:22
6.0 挺讽刺的是,这部电影最好看的都是非难民视角
天外飞青2023-12-13 19:52:13
二边军人把难民当皮球踢来踢去,难民的遭遇几乎跟战争一样残忍,没点心理耐力坚持不了。
前后目的地2023-10-05 11:25:26
依然欣赏如此观点鲜明的电影。它不用做出超脱式的高明,也不必掩饰某些笨拙。这个时长的电影能做到从头到尾吸引人,也着实了不起。NYFF最后一场,阿格涅丝卡霍兰QA场。Again这个世界需要观点鲜明的电影。
巴伐利亞酒神2023-12-13 22:19:06
阿富汗女人问努卡的名字,他回答说“基里安·姆巴佩”。波兰边防军的太太想给女儿取名克拉拉或劳拉,因为这是莱万多夫斯基两个女儿的名字。我想这些足球梗并非出于一种巧合,而是导演将这些难民比作足球的隐喻,一只被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踢来踢去的足球。前3/4的绝望和后1/4的温情,都无法抹去这些年来那肉眼可见的裂痕。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上帝说你们别等了,没有通知。
Yurixius2023-09-06 16:48:39
#Biennale80 毫不拖泥带水,mourir une mille fois的难民困境。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讽刺了白左只会举蜡烛,但是自身也陷入了底层互害的陷阱。谁创造的这些问题?他们负责了吗?难民的新闻早就满天飞了,那么所谓的自由民主社会为何依旧能熟视无睹呢?希望以后raise awareness的电影能多challenge上层建筑
SEAL2023-12-07 16:53:36
黑白镜头下的森林
唯有铁丝网是清晰的
被抛来运去的是人还是肉弹
他们称他们为货物
他们叫他们是猪
断裂的眼镜 针叶的露水
沼泽中的气泡 箱子后的凝视
我不走了
祷告和抵抗皆是命运
人因怜悯而称为人
世界因感同身受而得以存续
十二颗金星下分食的馕
车窗后的无声抽泣
你们已死去一千次
但仍愿流离之后会是新生
吾往2023-10-08 04:53:21
NYFF61最震撼的一部电影。难民的故事线就跟地狱一样,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觉得难受。但一切又很真实,I know this is happening。很难接受的是,这个发生在2020年代世界各地,从摩洛哥边境,到美国边境,到波兰边境。同时我自己又很能emphasize with refugees’ experience,所以观影过程又很被triggered,又很震撼,又很unspeakable。电影完了之后,我站起来给在现场q&a的导演鼓掌了很久。
jerrynemo2023-11-13 10:01:01
3.5,有震撼到,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有点“卖惨”(可能真实边境现状也的确如此),特别是开始那二十几分钟,遇到的困难难道不应该是提前预计得到的吗,为啥就写得像“说走就走”一样。
雕刻时光2023-11-29 20:10:31
80届威尼斯评审团特别奖。边境的森林是绿色的,却被处理成黑白。导演选择森林附近的难民、士兵、人权组织、普通居民四个群体,呈多角度、整体线性叙事方式,观众也跟着站在不同视角来看待这场逃难。全程手持,镜头、调度几乎完美,两个半小时毫不拖沓。
Spy2024-01-17 00:34:50
电影之外的故事让人深知该片在这个时代的意义,但电影本身则印象点寥寥,全片很多情节和镜头相对有些刻意,包括黑白影像的运用。
冰红深蓝2024-01-27 21:59:07
阿格涅丝卡·霍兰新作,获威尼斯评审团特别奖。无疑是每个人有空都应该看一看的电影,关于目前仍在不断发生、进展着的欧洲难民危机。拍得已经相当克制,没有过多的苦大仇深或政治控诉,而是以人道主义态度展现边境区域人人身陷的困局。黑白影像、手持拍摄与上佳的群像表演都强化了本片的临场感与情感冲击。影片从难民家庭、边防军成员与救助志愿者的三重视角切入、片段式地组织情节,叙述得挺立体多面。当然,单靠片子本身是不可能解决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但至少让尽可能多的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现实性乃至逼切性,还是特别有必要的。(8.3/10)
舌在足矣2023-10-05 01:39:48
为什么2023年了还会有这种纯粹卖惨的虚假“现实主义”政宣片进电影节拿奖?更加讽刺的是全片几个视点人物,最有深度的全是波兰人,反倒是那几个难民平的跟纸似的完全就是功能性的存在
星竹2024-07-27 15:12:11
抛开政治立场电影本身拍得厚重悠长 且我以为导演已经在她的认知里最大化地展现了各方视角对边境问题的看法/态度/渊源 能靠这有些理想化的故事让人认知到白俄与波兰之间有这么复杂微妙的政治现实也是很了不起的事 电影真的很好看
嘟嘟熊之父2023-11-27 23:31:26
即便采用了纪录式的叙述语调,编撰的戏剧情节终究无法指涉难民的结构性困境,这让导演落入了自证的陷阱,多视角无疑加倍了细节的缺失。于是,我们既看不到高于现实的虚构人物形象,又仅能瞥见局部的假定真实,它足以引起情绪的刺痛,但难以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保值度很低的电影。
03Sanders2024-03-31 01:52:21
HKIFF 好看归好看,但从第三幕开始拍法是商业片的,像韩国类型片一样,其实大部分观众是被代入情绪的,一方面没有经历过移民潮带来高犯罪率,一方面也没有体验第三世界国家水深火热生活,在这种诱导性的镜头下面,很多东西细挖都是失衡的,确实门槛不高
Virgil2024-04-04 21:58:11
HKIFF48 Day5 第三场@ AC|7+,霍兰可以的,虽然好多东西设置得生硬了但是有一股劲儿就够了。我就知道她会让那个小男孩死掉让小女孩活下来(笑),这太棒了。不过总的来说小孩和家庭令人厌烦,这片看得我更加坚定不要家庭和小孩,而且我依然不觉得难民问题有解。人类早点完蛋吧,请:
逢澶Ty2023-10-02 15:46:21
散场后想打五星,看完枯草再仔细想想还是觉得应该有点保留,虽然这两部毫无关联…能理解评论的两级和波兰右翼政府对此片的blacklash,赶在波兰大选前上映揭露政府whitewashing也是值得赞许的。导演做到了尽可能可怕又不加粉饰地把波兰-白俄罗斯难民危机展示出来,可以说是很有效的的“docudrama”,只可惜相信所谓导演纳粹宣传的右翼只会觉得这是disinformation。作为观众,令人窒息的细节一个接一个,情绪整片都被压着让人说不出话来,后程反而显得有些反复和疲乏,这也是这这部电影稍稍值得诟病的一点。这样的题材并不会让所有人满意,至于题材真实性种族情绪煽动等等人云亦云,作品本身还是值得一看的。
竹取Pro2023-12-17 01:09:45
总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不肯“将枪口抬上5cm”,波兰执政的党派告诉我们,他们不仅会对士兵进行宣讲,宣讲“所有穿越边境的人都是卢卡申科派过来的人形子弹”“都是目无法纪的恋童癖和疯子”,他们还会掌握所有发声的媒体,操纵媒体抱持同一种立场:无条件驱逐所有难民。这样,连普通民众都会对这些拖家带口的叙利亚人、摩洛哥人和乌克兰人吐口水,至于那位戴眼镜的阿富汗女子,从沼泽地里救出来,竟还会被边境士兵拉出病房、下落不明。难民总是因为战乱或政治迫害等各种原因才被迫远离故土,有人不愿做现代“辛德勒”、不肯施以人道主义援手本已是人性的泯灭,竟还干出打破热水壶胆、一瓶矿泉水卖50欧的勾当。总是寄望于一拨善良的人可以把伤口缝合起来,可是缝合的速度可以赶上破坏的速度吗?很怀疑2014年至今的30万难民是不是过小的估计。
Lecleg2024-04-23 14:19:24
61/100 主旋律电影,角色高呼“欧洲”的时候确实有点犯恶心。换着角度勾勒难民问题众生相,最后落点还是呼吁各国增加援助,有点难评。说是人性的揭露,不如说双方都被困在制度的牢笼之中——然而这一点根本没有提及。
Parity2023-10-05 22:18:01
# 19. ZFF
4
将视角始终保留在“绿色边境”的下层,不同人物的分阶段持续引入使得故事始终具有足够的动力与可看性;尽管收尾阶段有些许散乱而无多线交叠的升华之感,囊括更多贴近真实的境遇才是首要目的。结尾的讽刺在欧洲来说也是蛮敢的
Q影誌2023-09-05 19:33:43
#venezia80 4.5 边境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故事设计非常巧妙,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属于欧洲的电影。请给金狮。
Cardinal2023-12-02 19:39:30
【X】会警惕这种狡黠的卖惨电影,对于苦难“精心”的戏剧性编排让真实事件的存在与否都不重要了,更何况它披上了纪实的外衣,看不到对于电影本体的价值展现,而它所指向的政治任务只是逼迫观众一边观看一边内心受难,因为难民的存在价值几乎和电影所展示的其遭受的待遇一般,仅作为情绪宣泄的铁网密林里的野兽。
罗宾汉2023-10-10 11:10:40
【釜山电影节】催泪效果十足,全场啜泣声此起彼伏,有几个令人发指的画面(难民喝到碎玻璃满嘴鲜血、孕妇被从卡车扔过铁丝网)让人悲愤交加,而小孩无声陷入沼泽的一幕更让几位女观众尖叫惊呼。不过,导演不志在拍摄一部煽情的话题之作,更有意通过这场危机来影射欧盟的虚伪。然而,政治问题终究不是核心,导演最关注的还是在这场人道危机中每个个体的亲身经历,从四种人的立场去看待思考这场悲剧:难民、边境警察、活动分子和中产人士。虽说欧洲的移民/难民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但是霍兰这部作品却具有契合当下时代的气质,在最后一段,更加入去年俄乌战事爆发后,无数乌克兰难民涌入波兰的情节作为尾声,彰显出导演高瞻远瞩的视野眼光。
怡然自得2023-12-13 11:03:53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 就对那些中产情情爱爱无脑片感到恶心 这个世界需要关注的事那么多 却还在那无病呻吟
21年年末 我在享受无所事事的时光 每天想着去哪溜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 就在发生这样的事 观影过程经常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把孕妇从车上扔下去那段 让我想到钢琴家里纳粹的暴行 难民问题需要关注 需要解决 可我就像个白左似的一边看一边悲愤 却什么也做不了 就算能做 面对烂了的脚 能上去给消毒吗?
有时候感觉这样的题材 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叙事 也感觉需要不同的角度 让电影显得庄重严谨 确实没有花里胡哨 精致讲究的黑白摄影 难民的哭喊声 边境守卫在车里的呐喊 就足够让人震撼了
守卫良知觉醒那段很不错
居然还有致敬老塔
很震撼 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部电影 看看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
卷卷猫猫头2024-03-31 21:45:59
#48hkiff 后半部分故作姿态的温情将之前用纪录写实营造出的残酷破坏得一干二净。
有志2024-09-10 13:31:33
影片直指波兰政府为了政治利益和欧盟主流政治立场而对移民区别对待政策的丑恶嘴脸,来自乌克兰的是难民,来自叙利亚中非等战乱国家的难民就变成政府口中卢卡申科和普京的“武器”,黑白影像模糊了时间的界限,对待妇孺老人病人也如纳粹一样残酷无情的边境士兵,政府不停洗脑民众去宣扬难民有害论,边境士兵丧失人性道德沦为国家螺丝钉,像极了纳粹。总之,Shame on Polish goverment,二战期间也是他们出卖了最多的犹太人,让整个波兰沦为纳粹屠戮犹太人的地狱,真没比隔壁白鹅好多少。
伸张正义2023-12-13 22:35:28
8.0 霍兰奶奶用这一部电影足以证明她和她的师傅安杰伊瓦伊达一样具有撼动波兰政坛的能力。
panda2023-09-12 23:46:37
事实证明 阿格涅斯卡·霍兰德确实是一位善于用高超技巧来讲述故事、展现波兰的导演——只不过,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波兰,而与事实和历史有所出入甚至大为不同。利用艺术加工和精心设计的情节以表达对社会历史环境的观点,其先前的名作《欧洲,欧洲》《奥利维埃,奥利维埃》等多部影片,此特征便有体现 在2019年的《琼斯先生》中更加明显,历史得到了更加强烈的扭曲以达到她想要达到的效果。在她于90年代转型文艺片后,这大概是她第一部取得如此关注程度的纪实故事片 但以前者为例,其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与目的都值得疑问
通过一个结合了一些媒体叙事与白、俄二国所宣称的事实真相,在华沙郊区拍摄的影片
一个在俄罗斯被拍手叫好,已被誉为精彩之作的电影便这样诞生了
一位特立独行,打击右翼政治与叙事模式的事实陈述者的形象便这样树立了
吃辣菜鸡儿2023-12-07 15:40:06
三星半。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看黑白电影不觉得累。整个片子,无论是边防士兵,活动人士,朱莉亚的视角都比难民视角来的更有冲击力,做的更好。最后的苦难大和解也是挺突然的,上层发出的号令下层只能执行,难民被像足球一样踢来踢去。苦难讲的很好,但也只是苦难罢了。
哇卡拉2023-09-25 05:22:33
在波兰大选前上映确实是最好的宣发,但拿出这个质量的电影实在是大跌眼镜。占着主流西方的人道主义精神,披着政治正确的战衣,但仍然掩盖不了这些波兰演员假模假式电视剧的表演,太可怕了,这么硬生生的假扮写实,哎,还是饶了这些可怜的难民吧。啊啊啊。。。实在是太分裂了。。。难民需要被关注,但是片子假到让人怀疑事件的真假。。。导演你还是继续拍电视剧好了,别太拿电影来武装自己人权斗士的人设。
西楼尘2024-03-14 16:03:15
有的人穿上制服变成怪物,有的人脱光衣服仍是圣母。怒火冶炼重钢变成扎人的刺网,冷水浇进泥土变成吃人的沼泽。你可以把水胆砸碎看他们吐出鲜血,也可以把枪口抬高放他们奔向自由。你可以怕牵连拒绝借车,也可以很勇敢支起屋檐。一家人在欧盟标志下流落成乞丐,他们终于变成飘在云层里无处可落的雨滴。
刘浪2024-04-09 23:17:18
挺诡异的,尾声部分几乎像是通过全篇的论证推导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自然是高度提纯的边境难民模型,尽可能涵盖立场与困境,但理想化与简化的处理又让议题本身近乎失真,情节的解决也变得浅白。
红酒与谋杀2024-04-09 07:35:54
大银幕。请明白“现实主义”不是你追求“演出效果”的保护伞好吗!被霍兰奶奶这部新片恶心坏了,十分煎熬的观影体验,严重的身心不适。好似一种姗姗来迟的责任感,又尽是先设的政治痛点,苦心经营的纪实性才是伪装,另一种剥削影像。自以为在切实呈现难民的生存现状,实则是赤裸地利用了他们的面目、身体和心灵。再看看片尾加上的一行行字幕说明,政治立场全面撕裂了。btw: 这是近些年我所看过最拙劣的黑白影像与手持摄影。2024.3.8号@Ciné Lumière
酱桑2023-12-06 23:07:17
【4】无止无尽的漫长。习得一身制造道德陷阱的好本领。两个半小时目的明确的呈现了两段,并通过奇情的原因连贯起来来达到霍兰本身擅长的难民题材处理。带有目的性的选择站在偷渡者,难民的一派,可是剧作和dramaic连结起来的东西却是非难民的一面。最后怕表达不清楚,最后还强行来了一场无奈离开的诀别。典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道跟看片尾的字幕有什么差的电影。只有无尽的漫长与疲惫。
苏乏2024-02-12 21:50:11
还是很值得看的影片,充斥着克制的愤怒和草芥般的贱民
未沙丈雅2023-12-06 19:43:16
起初觉得退去光鲜的色调有些做作,但随着时间推移,越发觉得有力。视角的开枝和合并有比较明显的节奏问题,未松弛的只有强劲的现实背景下贯穿始终的紧迫感。
mills2023-12-17 16:58:02
意义大于影片本身,人不如动物,被来回踢皮球。难民、边防军、活动人士三个主体性,难民本身是最弱的
庸爻儿2023-12-10 11:31:24
@ AFI EU Film Showcase | 我们很需要这样题材的作品,但是本片问题有二:1. 难民视角仅仅占了全片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站在第三方(志愿者、边境巡逻)的视角,好像这样故事就没有这么悲凉了。2. 结尾算是在用障眼法给波兰政府洗白吗?两年后对于乌克兰难民的接纳,真是因为从历史中学习到错误了吗?还是因为乌克兰难民都是和自己类似的白人呢?我看片的全程都在想念话剧Jungle,那才是真正从难民中发展出来的好文本啊。
oDD-O-o2023-12-30 22:35:31
霍兰实在是宝刀未老,影片最后乌克兰难民顺利入境的情节实在太狠了。难民也分三六九等,霍兰对欧盟虚伪的人道主义救援及地缘政治凌驾生命之上的冷漠指责得着实严厉。
audith2023-09-30 10:17:55
#VIFF2023# 越是琢磨人物行为举止越觉着离谱。宣扬人道主义保护难民意图是好,但引入大发慈悲的边境守卫和一意孤行的人道主义分子这样的设定难免让人怀疑故事真实性
宫唯明2023-12-09 17:13:19
一出纪实的陷阱,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感觉到惨,以至于多方视角下的难民着墨只停留于“惨”
散步的侵略者2023-10-02 11:10:28
#VIFF2023 如果不是后三分一贪大求全导致主题表达越来越弱,应该会给一个更高的评分。另外过于白左的视角就像片中所讽刺的那样,总是很容易将复杂问题理想化,从而导致很多关键细节失真。在这点上蒙吉的《核磁共振》给了更好的表达。更有意思的是,这片子首映后被波兰政府高官猛烈抨击,最近更是取消了对乌克兰的援助,让片尾和谐的波乌边境变成了一厢情愿的构想。
3dayslater2023-09-13 20:17:32
就像导演说的那样,这片子今年三月份拍完,现在就拿出来了,是她自己最快的速度,因为不能再等了,要尽快让这个世界看到。
猫猫2023-09-14 11:25:14
坐在电影院的人只是流了一点廉价的眼泪,但有人已经死了一千次。
火娃2024-01-15 01:55:00
7/10。在黑暗弥漫的原始森林,将大批难民引入欧盟的白俄和波兰军方互相踢皮球,数万名阿富汗人、叙利亚人在边境两边循环往复,冻死、饿死,被抛尸铁丝网另一侧的戒严区或溺亡于森林沼泽,而两国政府也围绕难民问题互相指责,在第一个小时激烈、残酷、直击当下现实的黑白镜头和手持近特后,忠实呈现暴力和压迫的霍兰寻求着制度性解决方案,由此出现了难民内部、波兰军方内部、人道主义团体的差异,普通人认为放任难民流入会侵害本国,边境士兵有刁难难民、剥光羞辱审讯人道组织救援者,也有内心煎药的军官,最具差异性的是波兰两名行动主义姐妹,无政府主义的妹妹不满谨慎遵循法规的姐姐,痛斥暴力抓捕难民的波兰边防。遗憾的是,后面着墨于波兰边防与救援者相互抗衡的几个章节,主观意图明显、人物塑造扁平,结尾的乌克兰难民过境也与整体结构缺乏联结。
seamouse2023-09-05 17:17:48
威尼斯速度,赶早场奔跑,没看手机失去判断,一跟洁净管出现在眼前,本想像夏思凝那样迈过2公分高的障碍,结果却成了红毯前摔倒的柳岩。 早场也是关于波兰和白俄罗斯之间一场跌跌撞撞的球赛《绿色边境》。比赛用球是难民。导演霍卡老太太充足设置了难民、边防警察、人权分子和边境居民四组人物,让“卢卡申科和普京射向欧盟的子弹”,被波兰一遍遍踢回,再被白俄反攻回去。 故事非常流畅好看,也就没必要追求创新。相较全片展现的白波边境地域,结尾赞颂了乌波边境天堂。俄罗斯侵乌战争爆发,涌入波兰的难民不再是皮球,而是可以带着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随意过境。调岗到此的边防警察抱着乌克兰婴儿说,“我从来没在过白波边境。” 那也类似《打蛇》结尾的“呢度不是钻石山”吧,可以当作告诫大家不要走线的欧洲《孤注一掷》。
Peter Cat2023-10-10 21:53:57
90mins退。copy,收到了难民新状况。
raymexic2023-12-07 23:27:38
阿格涅丝卡·霍兰用悲天悯人的多元角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震撼的图景:这里不是一路通畅的“绿色边境”,这里是毫无人性的人间炼狱;这里的希望只会零星存在,绝望却时刻蔓延;这里什么都不剩,这里只有死寂。#年度十佳候选#
Fleurs.哼哼2023-12-11 21:39:16
最近看了三部近三个小时的作品,这是唯一一部没有感觉冗长反倒意犹未尽的,于是乎浅浅的思考了一下,难民的直接原因是当事国的战乱,战乱的导火索是地方割据或地缘政治,这些的背后看起来是宗教、历史、民族等等等的分歧,可能无外乎还是天龙人和五老星的角力,追本溯源,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梁海2024-03-29 06:37:27
MtMF。豆瓣短评令人作呕。散场后遇到去年的 TypeMedia 毕业生 Omaima(她来自巴勒斯坦)聊了一聊这几天看的电影和我们各自的身份。
高岭2023-09-06 05:24:52
像是给在场的所有欧盟人脸上一记重拳
YiQiao2023-12-16 21:00:07
3.5//难评 可能因为更为纪实的拍法以及更新鲜的现状反而在观影上感觉遥远 隐约有种看国际新闻的感受
阿莫多瓦特了2023-10-03 00:54:33
威尼斯补标,虽然被评审团特别奖打发,但是这一部若拿也是当之无愧!霍兰老太用黑白和冷静的口吻,不呈现政客是否把难民边境问题作为秀场,也不批判媒体拿这个来博人眼球,而是用这两个半小时耐心地告诉观众,在边境之地每天发生了什么:那些难民/移民是怎样尝试越境但被一次次pushback(这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btw)、被虐待的;边境警察是怎样执行命令的;人权团体是怎么帮助他们;边境居民是怎么被影响的。依次而来的四个章节,也着力刻画这些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也反思越境行为的合理/合法程度、脆弱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个烫手山芋面前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生命与生命之间充满讽刺的生来不平等,再现大师气象。
松野空松2023-12-06 20:08:22
6.0 挺讽刺的是,这部电影最好看的都是非难民视角
天外飞青2023-12-13 19:52:13
二边军人把难民当皮球踢来踢去,难民的遭遇几乎跟战争一样残忍,没点心理耐力坚持不了。
前后目的地2023-10-05 11:25:26
依然欣赏如此观点鲜明的电影。它不用做出超脱式的高明,也不必掩饰某些笨拙。这个时长的电影能做到从头到尾吸引人,也着实了不起。NYFF最后一场,阿格涅丝卡霍兰QA场。Again这个世界需要观点鲜明的电影。
巴伐利亞酒神2023-12-13 22:19:06
阿富汗女人问努卡的名字,他回答说“基里安·姆巴佩”。波兰边防军的太太想给女儿取名克拉拉或劳拉,因为这是莱万多夫斯基两个女儿的名字。我想这些足球梗并非出于一种巧合,而是导演将这些难民比作足球的隐喻,一只被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踢来踢去的足球。前3/4的绝望和后1/4的温情,都无法抹去这些年来那肉眼可见的裂痕。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上帝说你们别等了,没有通知。
Yurixius2023-09-06 16:48:39
#Biennale80 毫不拖泥带水,mourir une mille fois的难民困境。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讽刺了白左只会举蜡烛,但是自身也陷入了底层互害的陷阱。谁创造的这些问题?他们负责了吗?难民的新闻早就满天飞了,那么所谓的自由民主社会为何依旧能熟视无睹呢?希望以后raise awareness的电影能多challenge上层建筑
SEAL2023-12-07 16:53:36
黑白镜头下的森林 唯有铁丝网是清晰的 被抛来运去的是人还是肉弹 他们称他们为货物 他们叫他们是猪 断裂的眼镜 针叶的露水 沼泽中的气泡 箱子后的凝视 我不走了 祷告和抵抗皆是命运 人因怜悯而称为人 世界因感同身受而得以存续 十二颗金星下分食的馕 车窗后的无声抽泣 你们已死去一千次 但仍愿流离之后会是新生
吾往2023-10-08 04:53:21
NYFF61最震撼的一部电影。难民的故事线就跟地狱一样,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觉得难受。但一切又很真实,I know this is happening。很难接受的是,这个发生在2020年代世界各地,从摩洛哥边境,到美国边境,到波兰边境。同时我自己又很能emphasize with refugees’ experience,所以观影过程又很被triggered,又很震撼,又很unspeakable。电影完了之后,我站起来给在现场q&a的导演鼓掌了很久。
jerrynemo2023-11-13 10:01:01
3.5,有震撼到,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有点“卖惨”(可能真实边境现状也的确如此),特别是开始那二十几分钟,遇到的困难难道不应该是提前预计得到的吗,为啥就写得像“说走就走”一样。
雕刻时光2023-11-29 20:10:31
80届威尼斯评审团特别奖。边境的森林是绿色的,却被处理成黑白。导演选择森林附近的难民、士兵、人权组织、普通居民四个群体,呈多角度、整体线性叙事方式,观众也跟着站在不同视角来看待这场逃难。全程手持,镜头、调度几乎完美,两个半小时毫不拖沓。
Spy2024-01-17 00:34:50
电影之外的故事让人深知该片在这个时代的意义,但电影本身则印象点寥寥,全片很多情节和镜头相对有些刻意,包括黑白影像的运用。
冰红深蓝2024-01-27 21:59:07
阿格涅丝卡·霍兰新作,获威尼斯评审团特别奖。无疑是每个人有空都应该看一看的电影,关于目前仍在不断发生、进展着的欧洲难民危机。拍得已经相当克制,没有过多的苦大仇深或政治控诉,而是以人道主义态度展现边境区域人人身陷的困局。黑白影像、手持拍摄与上佳的群像表演都强化了本片的临场感与情感冲击。影片从难民家庭、边防军成员与救助志愿者的三重视角切入、片段式地组织情节,叙述得挺立体多面。当然,单靠片子本身是不可能解决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但至少让尽可能多的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现实性乃至逼切性,还是特别有必要的。(8.3/10)
舌在足矣2023-10-05 01:39:48
为什么2023年了还会有这种纯粹卖惨的虚假“现实主义”政宣片进电影节拿奖?更加讽刺的是全片几个视点人物,最有深度的全是波兰人,反倒是那几个难民平的跟纸似的完全就是功能性的存在
星竹2024-07-27 15:12:11
抛开政治立场电影本身拍得厚重悠长 且我以为导演已经在她的认知里最大化地展现了各方视角对边境问题的看法/态度/渊源 能靠这有些理想化的故事让人认知到白俄与波兰之间有这么复杂微妙的政治现实也是很了不起的事 电影真的很好看
嘟嘟熊之父2023-11-27 23:31:26
即便采用了纪录式的叙述语调,编撰的戏剧情节终究无法指涉难民的结构性困境,这让导演落入了自证的陷阱,多视角无疑加倍了细节的缺失。于是,我们既看不到高于现实的虚构人物形象,又仅能瞥见局部的假定真实,它足以引起情绪的刺痛,但难以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保值度很低的电影。
03Sanders2024-03-31 01:52:21
HKIFF 好看归好看,但从第三幕开始拍法是商业片的,像韩国类型片一样,其实大部分观众是被代入情绪的,一方面没有经历过移民潮带来高犯罪率,一方面也没有体验第三世界国家水深火热生活,在这种诱导性的镜头下面,很多东西细挖都是失衡的,确实门槛不高
Virgil2024-04-04 21:58:11
HKIFF48 Day5 第三场@ AC|7+,霍兰可以的,虽然好多东西设置得生硬了但是有一股劲儿就够了。我就知道她会让那个小男孩死掉让小女孩活下来(笑),这太棒了。不过总的来说小孩和家庭令人厌烦,这片看得我更加坚定不要家庭和小孩,而且我依然不觉得难民问题有解。人类早点完蛋吧,请:
逢澶Ty2023-10-02 15:46:21
散场后想打五星,看完枯草再仔细想想还是觉得应该有点保留,虽然这两部毫无关联…能理解评论的两级和波兰右翼政府对此片的blacklash,赶在波兰大选前上映揭露政府whitewashing也是值得赞许的。导演做到了尽可能可怕又不加粉饰地把波兰-白俄罗斯难民危机展示出来,可以说是很有效的的“docudrama”,只可惜相信所谓导演纳粹宣传的右翼只会觉得这是disinformation。作为观众,令人窒息的细节一个接一个,情绪整片都被压着让人说不出话来,后程反而显得有些反复和疲乏,这也是这这部电影稍稍值得诟病的一点。这样的题材并不会让所有人满意,至于题材真实性种族情绪煽动等等人云亦云,作品本身还是值得一看的。
竹取Pro2023-12-17 01:09:45
总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不肯“将枪口抬上5cm”,波兰执政的党派告诉我们,他们不仅会对士兵进行宣讲,宣讲“所有穿越边境的人都是卢卡申科派过来的人形子弹”“都是目无法纪的恋童癖和疯子”,他们还会掌握所有发声的媒体,操纵媒体抱持同一种立场:无条件驱逐所有难民。这样,连普通民众都会对这些拖家带口的叙利亚人、摩洛哥人和乌克兰人吐口水,至于那位戴眼镜的阿富汗女子,从沼泽地里救出来,竟还会被边境士兵拉出病房、下落不明。难民总是因为战乱或政治迫害等各种原因才被迫远离故土,有人不愿做现代“辛德勒”、不肯施以人道主义援手本已是人性的泯灭,竟还干出打破热水壶胆、一瓶矿泉水卖50欧的勾当。总是寄望于一拨善良的人可以把伤口缝合起来,可是缝合的速度可以赶上破坏的速度吗?很怀疑2014年至今的30万难民是不是过小的估计。
Lecleg2024-04-23 14:19:24
61/100 主旋律电影,角色高呼“欧洲”的时候确实有点犯恶心。换着角度勾勒难民问题众生相,最后落点还是呼吁各国增加援助,有点难评。说是人性的揭露,不如说双方都被困在制度的牢笼之中——然而这一点根本没有提及。
Parity2023-10-05 22:18:01
# 19. ZFF 4 将视角始终保留在“绿色边境”的下层,不同人物的分阶段持续引入使得故事始终具有足够的动力与可看性;尽管收尾阶段有些许散乱而无多线交叠的升华之感,囊括更多贴近真实的境遇才是首要目的。结尾的讽刺在欧洲来说也是蛮敢的
Q影誌2023-09-05 19:33:43
#venezia80 4.5 边境危机,人道主义危机。故事设计非常巧妙,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属于欧洲的电影。请给金狮。
Cardinal2023-12-02 19:39:30
【X】会警惕这种狡黠的卖惨电影,对于苦难“精心”的戏剧性编排让真实事件的存在与否都不重要了,更何况它披上了纪实的外衣,看不到对于电影本体的价值展现,而它所指向的政治任务只是逼迫观众一边观看一边内心受难,因为难民的存在价值几乎和电影所展示的其遭受的待遇一般,仅作为情绪宣泄的铁网密林里的野兽。
罗宾汉2023-10-10 11:10:40
【釜山电影节】催泪效果十足,全场啜泣声此起彼伏,有几个令人发指的画面(难民喝到碎玻璃满嘴鲜血、孕妇被从卡车扔过铁丝网)让人悲愤交加,而小孩无声陷入沼泽的一幕更让几位女观众尖叫惊呼。不过,导演不志在拍摄一部煽情的话题之作,更有意通过这场危机来影射欧盟的虚伪。然而,政治问题终究不是核心,导演最关注的还是在这场人道危机中每个个体的亲身经历,从四种人的立场去看待思考这场悲剧:难民、边境警察、活动分子和中产人士。虽说欧洲的移民/难民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但是霍兰这部作品却具有契合当下时代的气质,在最后一段,更加入去年俄乌战事爆发后,无数乌克兰难民涌入波兰的情节作为尾声,彰显出导演高瞻远瞩的视野眼光。
怡然自得2023-12-13 11:03:53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电影 就对那些中产情情爱爱无脑片感到恶心 这个世界需要关注的事那么多 却还在那无病呻吟 21年年末 我在享受无所事事的时光 每天想着去哪溜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 就在发生这样的事 观影过程经常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把孕妇从车上扔下去那段 让我想到钢琴家里纳粹的暴行 难民问题需要关注 需要解决 可我就像个白左似的一边看一边悲愤 却什么也做不了 就算能做 面对烂了的脚 能上去给消毒吗? 有时候感觉这样的题材 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叙事 也感觉需要不同的角度 让电影显得庄重严谨 确实没有花里胡哨 精致讲究的黑白摄影 难民的哭喊声 边境守卫在车里的呐喊 就足够让人震撼了 守卫良知觉醒那段很不错 居然还有致敬老塔 很震撼 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部电影 看看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
卷卷猫猫头2024-03-31 21:45:59
#48hkiff 后半部分故作姿态的温情将之前用纪录写实营造出的残酷破坏得一干二净。
有志2024-09-10 13:31:33
影片直指波兰政府为了政治利益和欧盟主流政治立场而对移民区别对待政策的丑恶嘴脸,来自乌克兰的是难民,来自叙利亚中非等战乱国家的难民就变成政府口中卢卡申科和普京的“武器”,黑白影像模糊了时间的界限,对待妇孺老人病人也如纳粹一样残酷无情的边境士兵,政府不停洗脑民众去宣扬难民有害论,边境士兵丧失人性道德沦为国家螺丝钉,像极了纳粹。总之,Shame on Polish goverment,二战期间也是他们出卖了最多的犹太人,让整个波兰沦为纳粹屠戮犹太人的地狱,真没比隔壁白鹅好多少。
伸张正义2023-12-13 22:35:28
8.0 霍兰奶奶用这一部电影足以证明她和她的师傅安杰伊瓦伊达一样具有撼动波兰政坛的能力。
panda2023-09-12 23:46:37
事实证明 阿格涅斯卡·霍兰德确实是一位善于用高超技巧来讲述故事、展现波兰的导演——只不过,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波兰,而与事实和历史有所出入甚至大为不同。利用艺术加工和精心设计的情节以表达对社会历史环境的观点,其先前的名作《欧洲,欧洲》《奥利维埃,奥利维埃》等多部影片,此特征便有体现 在2019年的《琼斯先生》中更加明显,历史得到了更加强烈的扭曲以达到她想要达到的效果。在她于90年代转型文艺片后,这大概是她第一部取得如此关注程度的纪实故事片 但以前者为例,其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与目的都值得疑问 通过一个结合了一些媒体叙事与白、俄二国所宣称的事实真相,在华沙郊区拍摄的影片 一个在俄罗斯被拍手叫好,已被誉为精彩之作的电影便这样诞生了 一位特立独行,打击右翼政治与叙事模式的事实陈述者的形象便这样树立了
吃辣菜鸡儿2023-12-07 15:40:06
三星半。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看黑白电影不觉得累。整个片子,无论是边防士兵,活动人士,朱莉亚的视角都比难民视角来的更有冲击力,做的更好。最后的苦难大和解也是挺突然的,上层发出的号令下层只能执行,难民被像足球一样踢来踢去。苦难讲的很好,但也只是苦难罢了。
哇卡拉2023-09-25 05:22:33
在波兰大选前上映确实是最好的宣发,但拿出这个质量的电影实在是大跌眼镜。占着主流西方的人道主义精神,披着政治正确的战衣,但仍然掩盖不了这些波兰演员假模假式电视剧的表演,太可怕了,这么硬生生的假扮写实,哎,还是饶了这些可怜的难民吧。啊啊啊。。。实在是太分裂了。。。难民需要被关注,但是片子假到让人怀疑事件的真假。。。导演你还是继续拍电视剧好了,别太拿电影来武装自己人权斗士的人设。
西楼尘2024-03-14 16:03:15
有的人穿上制服变成怪物,有的人脱光衣服仍是圣母。怒火冶炼重钢变成扎人的刺网,冷水浇进泥土变成吃人的沼泽。你可以把水胆砸碎看他们吐出鲜血,也可以把枪口抬高放他们奔向自由。你可以怕牵连拒绝借车,也可以很勇敢支起屋檐。一家人在欧盟标志下流落成乞丐,他们终于变成飘在云层里无处可落的雨滴。
刘浪2024-04-09 23:17:18
挺诡异的,尾声部分几乎像是通过全篇的论证推导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自然是高度提纯的边境难民模型,尽可能涵盖立场与困境,但理想化与简化的处理又让议题本身近乎失真,情节的解决也变得浅白。
红酒与谋杀2024-04-09 07:35:54
大银幕。请明白“现实主义”不是你追求“演出效果”的保护伞好吗!被霍兰奶奶这部新片恶心坏了,十分煎熬的观影体验,严重的身心不适。好似一种姗姗来迟的责任感,又尽是先设的政治痛点,苦心经营的纪实性才是伪装,另一种剥削影像。自以为在切实呈现难民的生存现状,实则是赤裸地利用了他们的面目、身体和心灵。再看看片尾加上的一行行字幕说明,政治立场全面撕裂了。btw: 这是近些年我所看过最拙劣的黑白影像与手持摄影。2024.3.8号@Ciné Lumière
酱桑2023-12-06 23:07:17
【4】无止无尽的漫长。习得一身制造道德陷阱的好本领。两个半小时目的明确的呈现了两段,并通过奇情的原因连贯起来来达到霍兰本身擅长的难民题材处理。带有目的性的选择站在偷渡者,难民的一派,可是剧作和dramaic连结起来的东西却是非难民的一面。最后怕表达不清楚,最后还强行来了一场无奈离开的诀别。典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道跟看片尾的字幕有什么差的电影。只有无尽的漫长与疲惫。
苏乏2024-02-12 21:50:11
还是很值得看的影片,充斥着克制的愤怒和草芥般的贱民
未沙丈雅2023-12-06 19:43:16
起初觉得退去光鲜的色调有些做作,但随着时间推移,越发觉得有力。视角的开枝和合并有比较明显的节奏问题,未松弛的只有强劲的现实背景下贯穿始终的紧迫感。
mills2023-12-17 16:58:02
意义大于影片本身,人不如动物,被来回踢皮球。难民、边防军、活动人士三个主体性,难民本身是最弱的
庸爻儿2023-12-10 11:31:24
@ AFI EU Film Showcase | 我们很需要这样题材的作品,但是本片问题有二:1. 难民视角仅仅占了全片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站在第三方(志愿者、边境巡逻)的视角,好像这样故事就没有这么悲凉了。2. 结尾算是在用障眼法给波兰政府洗白吗?两年后对于乌克兰难民的接纳,真是因为从历史中学习到错误了吗?还是因为乌克兰难民都是和自己类似的白人呢?我看片的全程都在想念话剧Jungle,那才是真正从难民中发展出来的好文本啊。
oDD-O-o2023-12-30 22:35:31
霍兰实在是宝刀未老,影片最后乌克兰难民顺利入境的情节实在太狠了。难民也分三六九等,霍兰对欧盟虚伪的人道主义救援及地缘政治凌驾生命之上的冷漠指责得着实严厉。
audith2023-09-30 10:17:55
#VIFF2023# 越是琢磨人物行为举止越觉着离谱。宣扬人道主义保护难民意图是好,但引入大发慈悲的边境守卫和一意孤行的人道主义分子这样的设定难免让人怀疑故事真实性
宫唯明2023-12-09 17:13:19
一出纪实的陷阱,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感觉到惨,以至于多方视角下的难民着墨只停留于“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