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p2017-07-15 19:20:38
“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其实前殖民地的人们最没概念的往往就是“回归”,但“回归怀抱”永远是喊得最响的口号。风飘絮者山河破碎,雨打萍者身世浮沉,过得不好,政权更迭就都是狗屁。私以为侯孝贤善于化小但拙于见大,着小处侯更佳,揭大处更爱看杨。
icancu2008-01-10 21:39:24
想嫁一个文清一样的聋子
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都会相信
只有这样的人
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听用心说的
蓑笠翁2007-09-06 14:28:36
如果谁想对台湾目前的状况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的话,候孝贤的<悲情城市>是必看的.看之前我都没有想到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居然会如此仇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仇视已经慢慢转化为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仇视.对这种情况,陈仪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其实日本人投降后,台湾本省人是抱着回归中国的积极态度的(影片中那些台湾知识分子动情高唱<流亡三部曲>就是一个例子),可是由于陈仪为首的大陆人在台湾的胡作非为,硬是把台湾人的地方意识给逼出来了,然后由于蒋介石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恶化.
桃桃林林2011-05-05 21:26:17
这片要是找个擅拍商业片的一定能拍出个厚重的史诗。侯孝贤在第一次不拍自己的时候却仍然坚持风格不变,戏剧性削弱、表演的削弱。在叙事上依然有意的断裂、留白,弱化故事的连贯性。不过度煽情,不强化冲突,甚至这么精彩的配乐都很少用,冷静的旁观。弱戏剧就意味着强化真实感,增加认同感。真是牛逼。
思阳2008-03-23 03:55:19
总算看了一部让我相当稀饭的侯孝贤作品,要不然我要跟这位闷人皇帝诀别了。历史,政治,社会,文化,日本,中国,外省人,本省人,这些三言两语的已经没法概括了。我只有从深远与内蕴之后提取一个最肤浅的观后感:我觉得梁朝伟是华人里面最优秀的男演员。
大头绿豆2007-02-23 13:23:20
1989年,侯孝贤拍摄以台湾近代历史为背景的《悲情城市》,打破了当时台湾电影涉及政治的禁忌。梁朝伟在片中扮演不会说话的主人公文清,大获好评。二十三岁时,我是《悲情城市》里的中学教师,和同志一起对酒当歌,唱起祖国的歌曲。只有同我一样憧憬未来的青年,才能知我此刻心中的苦痛。——唱九一八的时候很触动人。
Orangeyuwen2020-03-06 23:57:36
大哥说闽南话,小弟翻译成粤语,然后再翻译给上海人听,同是中国人,混乱的时代里,好像没办法沟通的。
Cao2006-01-12 03:01:32
如果说杨德昌的<一一>是思想者的眼睛,那么候孝贤的<悲情城市>就是神明的目光.神者有二.一者冷静甚至冷酷.神终究为神,衣食无忧,生死无患,犹如看客般观望人世嬉笑怒骂,悲欢离合,却从不伸出上帝之手.二者慈悲为怀,菩萨心肠.候孝贤是两者兼有.
LORENZO 洛伦佐2010-12-18 08:26:13
侯孝贤有一种天生的悲悯,以林姓家族的悲剧命运昭示了台湾一个时代的惶惑和苦难。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越发渺小,悲剧的命运不可避免,令人心酸。侯孝贤最好的一部电影,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S.E.N.S的原声瑰丽难忘。而年轻的梁朝伟,饰演男主,全片仅有3个字的台词,却依然能令人泪流满面
眠去2008-02-02 11:06:51
那时候的梁,年轻的让人震慑。看得我好难过。
丁一2011-06-13 14:33:50
张爱玲——路过台湾,浓蓝的海水上浮着青绿的岛,像中国山水画,那样的山,想不到,真的有!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敢走开一步,怕错过了,知道这辈子不会再看见更美的风景了。
悲情神思者,音响一何悲,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四星给配乐
Ada的B计划2017-04-06 00:21:55
台湾历史的失语症。若能开口,该讲什么语言呢?
何倩彤2015-10-03 23:24:57
歷史是甚麼。戀人絮語。少女日記。寒喧信箋。暗語出賣。血帕遺言。我們訴說歷史的話語如此輕碎,皆因歷史本身也破碎如是。
掉线2015-08-09 00:54:25
【B+】侯孝贤说过,每个人都能当导演,只要你足够认真,认真的去观察你的生活,关注你生活中的人,关注人的生活和状态,然后电影也就不过是你用以表达的一个选择而已。侯孝贤对人间万象有着多深的体会,看这片就知道了。
不正常的网友2020-07-08 18:39:35
大陆和台湾就像父与子,就像老大对赌博父亲冬天将其缚于电线杆的比喻。所以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和他父亲一起出去了。(看完有点同情台湾人民了)
想起香港人的身份危机,台湾人应该也一样。
蜜朵荔2011-12-26 20:54:49
"九份开始变冷了 芒花开了 满山白蒙蒙 像雪" 寒冷侵袭的时候 谁又躲得掉。没有多复杂多华丽的铺垫 没有煽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桥段 一帧一帧悲情的画面 放映出时代的绝情和平凡人的疾苦
一只麦麦2012-08-05 20:02:11
台湾新电影巅峰,东方意蕴心理节奏,散文结构诗化风格,简化弱化戏剧冲突;222个镜头,长镜弱光,哑人执笔字幕叙事,日记旁白女声主线;二二八事件下的普通百姓,政治边缘人,城头变幻大王旗,跨时代史诗,家不幸之共鸣。不会国语的梁朝伟,息影末作的辛树芬,配乐无尽滋味。89金狮//2023上影节大光明4K修复重看
mean2023-04-23 14:00:07
看到文清进房间递给宽美信的时候我开始期待宽美接下来会怎么做:她首先把信放下接着喂孩子,然后把碗放下又拿起信,这么绝望的时刻她又拿起碗……信和碗都是真实,宽美的无措像是当时每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的无措。
思路乐2019-05-16 22:29:35
【A-】个人观看的第一部侯孝贤作品,感想十分复杂。首先,这片要是换其他风格的大导演来拍,那肯定就会变成像《教父》那样的家族史诗或是《活着》那样的民族史诗,但侯孝贤偏不。在电影里,他似乎在刻意动用着一切手段来抽离那些外显的人物命运与社会动荡所带来的戏剧张力,只剩下那些如云烟般飘忽不定的人心,等待着观众自己去捕捉。也许侯孝贤的风格一贯如此,那些观影途中的“沉闷无情”也能化为一种别样的“民族悲歌”。摄影尤为出彩,侯孝贤镜头下的群山、海岸、街道与祖屋都带着一股惆怅的情愫,身临其境般的孤独。以后若再重看,说不定会给五星。
无梦快乐酣睡者2006-10-26 22:36:08
史诗式的环境格局,平常人家喜怒哀乐背后微雕的恢宏悲悯,管中窥豹的细实风格,一切直迫人心
乌苏拉2021-10-31 00:32:18
“昭和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好天,有云,带着父亲写的介绍信,上山来金瓜石的矿工医院做事。哥哥教书没空,叫他的好朋友文清来接我。山上已经有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很好,想到日后能够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阿谦已经长牙了,笑的神情很好,眼睛很像四叔。有空来家里走走,九份开始转冷了,芒花开了。满山白蒙蒙,像雪。”
冰红深蓝2015-07-18 17:25:44
侯孝贤由私人自传影片转向社会历史题材的代表作,获威尼斯金狮奖。1.以中远景固定长镜头泼墨出数十年无法风干的记忆,写不尽的家仇国恨和描不尽的乱世浮沉,沉静内敛下暗潮汹涌,悲怆凄美;2.神思者的悲沉配乐,余音绕梁;3.梁朝伟饰演的聋哑林文清,无言的控诉与无奈;4.空镜头,樱花盛极离枝。(9.5/10) | 20230616 上海影城杜比剧场4K数字版重温,在氛围最安静友好的一场里惊叹于侯孝贤的丰富运镜与多样调度(绝不止固定机位景深长镜!)。场景方面的差异与重复亦不无巧思(医院门廊、饭桌酒桌、林文清的卧室)。音乐抒情性强,多次用戏曲抒情表意,悲悲切切。部分场景色彩搭配层次分明又明丽和谐。剪辑上有几段无征兆闪回(依旧是冷峻长镜),转场均为硬切,空镜倒不算多。画内留白+画外音运用很精妙。多语言混杂与吵架是特色。结尾回到饭桌重归日常。
fulltimeKtok2022-11-19 09:01:58
好难好多话讲不出,4年发生那么多事。这一年也是。
鯨2020-06-29 07:17:45
“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清政府你马关条约有问过台湾人愿不愿意吗”
火娃2019-09-08 17:12:16
8/10。不清楚那段历史,欣赏此类不易辨识的叙事不免费神。布置了许多精彩的文化细节、模糊而躲闪的言语桥段构建民族认同,知识分子批评政府的失业问题、物价飞涨都是在轻松的环境中,那首酒馆内传出的九一八流亡歌曲,含蓄地述说卷入历史洪流的悲愤,静子临别送的和服、宽美解释的落樱情结,日本文化在台湾人的记忆中是自我的一部分,而不会日语的外省人更像是他者成为火车上械斗的殴打对象,文雄手持短刀想讨回公道时被外省人枪杀,悬崖边沉默无语的葬礼是本省人命运的写照。影像语言大量运用了有意味的对照,譬如文清昏倒的医院人满为患,安定民心的广播却讽刺性地进行,再如开场在昏暗烛光下,妇人痛苦地生产,文雄在烧香,滋滋作响的电灯创造一种社会苦闷的气氛,结尾是彩色玻璃居中的堂屋空景,右侧灯光富有寓意的闪烁,多么黑暗颓废的时代和空间。
Cigarettes And2022-08-05 10:14:14
全篇基本是客观镜头,带着一定距离打向人物。镜头运动克制,有很多固定镜头,无论发生什么都只是冷眼旁观,像极了看电影乃至看历史的我们,对时代风云,个体际遇扼腕叹息,但却仅限于旁观。
电影结构很工整,在一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如医院走廊)通过前中后景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时代信息。
影片中角色的方言运用得很巧妙,无论是台湾人夹杂着日语词汇的方言,还是用粤语作上海话和台湾方言的翻译,无不体现出了群体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悲情之悲在于大历史淹没了小人物,强者语境掩盖了弱者语境。所以,这部电影独特的历史语境显得尤其宝贵。
李濛Lemon2017-01-09 13:59:19
朱天文语:事件来龙去脉像一条长河,不能件件从头说起,则抽刀断水,取一瓢饮……侯孝贤很快走进状态,丢开所有资料,素手空拳直接面对创制。P.S.读了《〈悲情城市〉十三问》才知,梁朝伟扮演的林文清之所以是哑巴,是因梁朝伟台语国语均烂,侯孝贤焦头烂额之际想到干脆让他变哑巴算了!
奥兰少2015-04-12 10:58:55
第三遍刷。这片子最让人惊讶的是它的克制,无论是黑帮、家族或是二二八,这都是史诗题材,但侯孝贤硬是将这些汹涌的浪头按下来,静水深流,如同对宽美得知宽荣死讯时至哀之情的表现:我以为宽美或孩子会将碗打破,但终究没有,我却比碗破了还心碎。这虽是大时代,但聚焦的还是平凡人苦涩无奈的命运
Panda的影音2012-11-24 21:00:19
《悲情城市》上映前,由于剧情涉及到台湾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争议,直接挑战当时台湾社会的禁忌话 题,引发起各界人士瞩目。然而,影片先行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影展并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的殊荣,成为首部在世界级三大 影展内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据信这是影片未遭禁演或删剪的理由。
larsvontrier112020-07-07 23:18:44
差不多的主题与形式,但比起徘徊犹豫的活着,不知道牛逼多少倍了。甚至是可以刷新历史观的作品,历史一直集中于大国,集中于大人物,而这部就是告诉你一段小地方小人物的悲歌,怪不得是奉俊昊的最爱,两个地方真的是太相像了。甚至这部电影还帮助我更加理解了当下发生的事情,一个可以被任意抛弃的弃儿,一个经历了多次易主的地方,一群从来没有被问过愿不愿意的人民,一段经历了几十年戒严高压统治的时期,终于在那么多代人的鲜血浇灌下,在无数的艰难困苦中,踉踉跄跄地借着时代的东风,完成了民主化改革,终于有了一个本省人的dang,终于有了一个为了自己人发声而非外人统治的政府,终于摆脱了独裁霸权,怎么可能再接受再一次易主,再一次矛盾对抗,再一次高压专制呢?一片飘绿绝对不止此时此刻,在那种威胁感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战国客2008-07-26 16:35:57
侯孝贤的片,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了的~~
昀在2012-06-17 14:55:04
侯孝贤的电影,没有煽情,没有高潮,就像是邀你坐在一旁看一家人、一座城怎样生活。悲情城市讲的是平凡的悲剧,发生时你还来不及懂,结束时你又来不及哭。一家一城一个时代,静静地,抽丝剥茧,看不到仓皇,却体会得到哀伤。因为语言,梁朝伟每次拍侯的戏几乎都告别台词,但这从来不妨碍你懂他、爱他
安东2015-10-30 23:37:48
少年时没看懂,如今再看,五味杂陈。侯孝贤,失敬了。
欢乐分裂2023-06-17 00:00:08
#重看#感慨万千,一声叹息,所有未尽的话、无言的结局、无尽的悲凉苍茫都在回肠荡气的配乐中久久回响,黑屏大家仍坐在黑暗中不愿散场;这座岛的过往将来承载了太多历史负重,要从哪儿说起呢,他们从远景中那条路走来,一直去往大海开阔处,却也是去国无路,归乡何处,外省人和本省人的矛盾凝缩了多少大事件,最后微缩于一个本土家族的必然衰微,挺住了外侵,未必能逃内耗,闵、粤、沪的互译是隔阂的象征,带有乡音的官方宣告飘荡着。
门框剪裁出的视角,固定机位的取景,中远景的凝视,个体的一生被圈于方寸,时代巨浪轻拍则碾碎多少家餐桌上方明灭的灯——夜里惊惶的拍门和急促的脚步,街上的派系争斗和山里的血,山雨欲来春雷怒吼,葬礼和婚礼的剪接并置,无言的山丘见证意气风发的他们选择大义良知,一首悲怆的小人物史诗。
源2019-09-28 00:02:56
《悲情城市》的故事,始于1945年日本投降,止于1949年国民党迁台。在1987年戒严令解除之前,在台湾,只要谈论“二二八事件”就足以构成谋反。1988年初,蒋经国去世,此为一转机。
侯导爱读陈映真的小说,曾想把《铃铛花》改电影,被劝退,免遭非祸。一篇访问里,侯导谈听到李寿全新编洪荣宏唱的《港都夜雨》,“那种哺哺哺的萨克斯风节奏,心中很有感触,想把台湾歌那种江湖气、艳情、浪漫、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
取景便是九份,雨雾里都是煤烟的港口。“我希望能拍出自然法则底下人们的活动。”这其实有种低调触碰政治的考虑。最后两分钟一些知识分子被枪杀的镜头终归是删去了。
89年影片得金狮奖,票房大卖,国民党四十年来试图抹去这段历史的企图完全失败,二二八事件自此永远进入公共领域。
曾于里2013-01-14 16:28:59
真真正正拍出了深度,台湾人感触应该特别深刻吧。我似乎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台湾人对大陆有深刻的仇视了。
心生2012-08-16 16:10:38
无论我多么欣赏电影的整体,也无法阻止我讨厌大量长时间的空镜头!
一二三四卌2020-06-24 02:08:24
大悲无声。非常克制,亦难掩恻隐,一户平凡家庭身上承受的时代悲剧。试着从本岛人身上去理解那些恩怨情仇,展现历史与地理撕裂的罅隙里带着迷惘的反思,勾勒出战后TW民众的群像。对岸的他们,曾经寄与厚望应接光复,曾经一腔热血的唱起流亡三部曲,甚至还为了谁是正统“中华”争个你死我活。三十年前,这种血浓于水的深情满溢于框,三十年后,它渐行渐远了。纵观历史,TW像一个漂泊了很多年的孩子,被占被割,被奴化,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没有任何决定权。这造成了它对于”回归”或者“统一”等话题有天生的抵触,因为它从来不曾真正的被爱过。
韩伯愚2013-07-10 22:51:27
其实和林文清一样,电影也是听不清和说不出,但是却把台湾的一段历史都清楚明了地看在了眼里,像架设在生活之外的一架摄影机,没有涉入其中,而是完整地记录着生活,雕刻出了当代台湾的一张浮世绘。电影的镜头冷静克制,像一首抑扬有序的二胡曲子,令人积郁在胸,不禁悲从中来。
雪球2019-11-24 00:10:32
看完这部电影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来都没有站在台湾本土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过台湾问题,历史问题之所以成为历史问题是有其自身历史原因的。台湾从马关条约开始便被自己的国家割让出去,祖国不顾它,它又怎么谈爱国,日本人闹完了大陆人又来闹,台湾人从来没有属于过自己的安宁,大概也是在这种语境下,他们更渴求一个安稳的小环境。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伤痕,二二八是属于那个年代台湾青年的痛,属于台湾的悲情。当然,如今的台湾也早已不是那个年代的台湾了。「2019.11.23」「2021.12.20」
Zú2020-02-05 00:43:22
确认华语电影的压卷,立意与境界之深广阔远无人能出其右。与长河式的史诗风格相暌违,侯孝贤采取的是一种创世纪式的全知写作,千头万绪的视线被汇集成辫,而这宽阔目光抵达的是反复唱叹的悲怆。单纯的讲述未曾稍减任何力度,反而是复调式的,如巴赫多声部的Cantata,此起彼伏的或惊惧或悲叹或狂喜的男女长歌“耶稣死了”、“有人背叛了他”……“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小伙锅2014-02-03 16:19:41
不该觉得长镜头沉闷 历史不正是在这种沉闷的煎熬中一步步走来 汇集了多多少少家族和人们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幸与不幸朽与不朽 想起沈从文说历史是一条河 时缓时急 有人一路顺水而下 有人赶上急流漩涡 跟着导演这些饱含自我认知期许的长镜头一路回望 时代那一声总结性的隔空叹息太鸡肋 唯有扒开了皮细看
西楼尘2023-04-03 10:33:09
林文雄被父亲绑在电杆上,命运的皮带始终没有解开。林文良随货船漂流在海面,时代的巨浪从来不会留情。林文清从树间跌落在地上,摔伤的喉咙永远没法发声。激变的春雷滚滚而来,是谁拿木剑当伞举过头顶。雪白的芒花开遍山野,是谁为青春易逝跳下瀑布。叹家族风水不好,悲孤岛漂泊无归,伤百姓无语凝噎。
E B B Y2020-07-04 03:23:59
几年前在九分迷路,正是春夜,野花纵情,一人穿过大山和乱坟,最终在山脚下一家日料店得以短暂停留,回去后在谷歌地图上没搜到这家店,回想起总有几分不真实感。后来读到朱天文所写“他手伸进衣里摸触到女孩的凉软胸乳,猛然想起三十七年前春天刚刚开始他往北来到的多雨的基隆市,乍见高地上伸出石墙盛开的一树白花在煤烟冷雨里缤纷自落” 惊觉美寂之余脑海里还有那晚睁眼看海面银光闪闪,落日一口吞掉它。
圆首的秘书2015-05-09 16:17:39
悲情城市注定是悲情的,但侯孝贤又是不甘于平铺直叙的。没有任何提示的闪回,没有任何铺垫的转折,所有这些都让人惊讶不解甚至烦躁,就像自己经历了一遍却于整个历史仍然无知一样。悲情城市注定是悲情的,但它又与侯孝贤先前的个人悲情完全不同。毋宁说是拷问,是沉重,是绝望,是孩子对母亲的爱与恨。2023.04.26 北京电影资料馆 06.16 上海影城
恶魔的步调2014-07-25 22:52:09
像《恋恋风尘》的自我描述:相恋于乡间,分手于都市。侯的许多电影都伴随着乡间和都市徘徊,在这里,就好像是:理想生于都市,死于乡间。另一个主题便是死亡事件的设计,可能是像《童年往事》里的那些亲生经历太多。这样,将它们融入日常,这就是侯孝贤了。
无心2007-06-24 16:57:41
第二遍,大致看懂了。大时代下的人民是多么的渺小。
故城2012-07-18 18:44:04
侯的电影,总是很平,它不会直接深入要害,不会直接给你高潮,且一贯回避高潮。这与所有讲故事的电影恰恰背道而驰。侯的电影,像散文,而不像小说,散文中间断掉再看仍然很美,而小说中间断掉就很难再进入那故事,所以我说两次看悲情城市,两次都睡着,但两次睡起来都会大叫“真是好片”。
Don"t Panic!2012-03-04 22:21:33
老侯拍起这样沉重的历史题材依然不改他那碎片化叙事、淡化戏剧冲突、弱化故事高潮的风格,始终保持冷静的旁观姿态,所谓大音稀声,大悲无形就是这样了。
苍澄2020-11-02 20:05:00
一大家子的不同身份指代了台湾人在历史洪流下的不同选择,而聋哑的文清则近乎直白地隐喻了“沉默的大多数”。“聋哑人你们也抓,什么世道!”是啊,即令是被上天剥夺后的沉默,在疯癫的世界上又何以自处?恐怕只有成为像三哥一样的疯子,才能侥幸留一条活路罢。
Jonathan2023-09-12 22:27:22
一开始一大家子的合影到最后结尾三口之家的自拍,再后来他也被抓走了,芒花开了,满山白蒙蒙,像雪。“清王朝把我们割走的时候,可曾问过我们愿不愿意?”那张纸条上写:“要有尊严的活”。一个时代一段历史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刀光血影战士英豪,每一个身处其中却并不被问询是否愿意的人们才是见证岁月的第一人称。就如同好几次镜头并不直对的饭桌,饭还是要吃的,可吃饭的人变了,饭的味道或许也大不相同,只有咀嚼的人才能尝出那酸甜苦辣咸,而做饭的人却不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五味杂陈。在历史折腾的光阴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悲情的佐料,被下厨被拒绝被唾弃被消化被排泄被挥发。
种荔枝的人2023-06-13 23:47:53
这样平静又这样深刻,这样深刻又这样克制,像含在眼眶里的眼泪
方枪枪2018-02-26 23:49:56
这部电影里其实有一个时代,两个家,而在这时代的洪流下,家庭变得破碎,理想和现实都走向了破碎的边缘。风雨飘摇,人如草芥。无端的命运总是突然降临,毫无征兆。如果之前侯孝贤的电影带给我的是跨越时空的记忆重现的话,那这部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时代与地域的人生体验,一种正在经历的生活。
Sone beast Infi2023-04-23 12:00:45
终于打卡了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极其内敛的讲述这段混乱的历史。台湾人在1945-1949年底的慌乱历史中夹缝生存以及对身份的探索,处于尴尬的即是又不是中国人的尴尬历史处地。侯孝贤的电影细节控,细节成瘾;不像朴赞玉的电影地方细节控,结构主义的巅峰造极。他的细节如同看小说,看文学经典一样慢慢品味。林文清的角色,由于听不见,只能出于旁观者的位置,对于进步青年的讨论他是旁观者,对家族大事他也是旁观者,可就是旁观者的位置,在这混乱的历史潮流中,也难以做到独善其身。林文清和吴宽美,前后对比,你会发现这两人的眼里的光和对未来的憧憬,全部都黯淡下来。 侯孝贤的电影是需要细心去品味的电影,很能理解为何这部电影口碑这么好,也明白大家说他的电影属于催眠神片哈哈哈。他的电影适合慢慢切片或者自己随时暂停lol
Ocap2017-07-15 19:20:38
“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其实前殖民地的人们最没概念的往往就是“回归”,但“回归怀抱”永远是喊得最响的口号。风飘絮者山河破碎,雨打萍者身世浮沉,过得不好,政权更迭就都是狗屁。私以为侯孝贤善于化小但拙于见大,着小处侯更佳,揭大处更爱看杨。
icancu2008-01-10 21:39:24
想嫁一个文清一样的聋子 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都会相信 只有这样的人 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听用心说的
蓑笠翁2007-09-06 14:28:36
如果谁想对台湾目前的状况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的话,候孝贤的<悲情城市>是必看的.看之前我都没有想到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居然会如此仇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仇视已经慢慢转化为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仇视.对这种情况,陈仪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其实日本人投降后,台湾本省人是抱着回归中国的积极态度的(影片中那些台湾知识分子动情高唱<流亡三部曲>就是一个例子),可是由于陈仪为首的大陆人在台湾的胡作非为,硬是把台湾人的地方意识给逼出来了,然后由于蒋介石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恶化.
桃桃林林2011-05-05 21:26:17
这片要是找个擅拍商业片的一定能拍出个厚重的史诗。侯孝贤在第一次不拍自己的时候却仍然坚持风格不变,戏剧性削弱、表演的削弱。在叙事上依然有意的断裂、留白,弱化故事的连贯性。不过度煽情,不强化冲突,甚至这么精彩的配乐都很少用,冷静的旁观。弱戏剧就意味着强化真实感,增加认同感。真是牛逼。
思阳2008-03-23 03:55:19
总算看了一部让我相当稀饭的侯孝贤作品,要不然我要跟这位闷人皇帝诀别了。历史,政治,社会,文化,日本,中国,外省人,本省人,这些三言两语的已经没法概括了。我只有从深远与内蕴之后提取一个最肤浅的观后感:我觉得梁朝伟是华人里面最优秀的男演员。
大头绿豆2007-02-23 13:23:20
1989年,侯孝贤拍摄以台湾近代历史为背景的《悲情城市》,打破了当时台湾电影涉及政治的禁忌。梁朝伟在片中扮演不会说话的主人公文清,大获好评。二十三岁时,我是《悲情城市》里的中学教师,和同志一起对酒当歌,唱起祖国的歌曲。只有同我一样憧憬未来的青年,才能知我此刻心中的苦痛。——唱九一八的时候很触动人。
Orangeyuwen2020-03-06 23:57:36
大哥说闽南话,小弟翻译成粤语,然后再翻译给上海人听,同是中国人,混乱的时代里,好像没办法沟通的。
Cao2006-01-12 03:01:32
如果说杨德昌的<一一>是思想者的眼睛,那么候孝贤的<悲情城市>就是神明的目光.神者有二.一者冷静甚至冷酷.神终究为神,衣食无忧,生死无患,犹如看客般观望人世嬉笑怒骂,悲欢离合,却从不伸出上帝之手.二者慈悲为怀,菩萨心肠.候孝贤是两者兼有.
LORENZO 洛伦佐2010-12-18 08:26:13
侯孝贤有一种天生的悲悯,以林姓家族的悲剧命运昭示了台湾一个时代的惶惑和苦难。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越发渺小,悲剧的命运不可避免,令人心酸。侯孝贤最好的一部电影,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S.E.N.S的原声瑰丽难忘。而年轻的梁朝伟,饰演男主,全片仅有3个字的台词,却依然能令人泪流满面
眠去2008-02-02 11:06:51
那时候的梁,年轻的让人震慑。看得我好难过。
丁一2011-06-13 14:33:50
张爱玲——路过台湾,浓蓝的海水上浮着青绿的岛,像中国山水画,那样的山,想不到,真的有!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没敢走开一步,怕错过了,知道这辈子不会再看见更美的风景了。 悲情神思者,音响一何悲,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四星给配乐
Ada的B计划2017-04-06 00:21:55
台湾历史的失语症。若能开口,该讲什么语言呢?
何倩彤2015-10-03 23:24:57
歷史是甚麼。戀人絮語。少女日記。寒喧信箋。暗語出賣。血帕遺言。我們訴說歷史的話語如此輕碎,皆因歷史本身也破碎如是。
掉线2015-08-09 00:54:25
【B+】侯孝贤说过,每个人都能当导演,只要你足够认真,认真的去观察你的生活,关注你生活中的人,关注人的生活和状态,然后电影也就不过是你用以表达的一个选择而已。侯孝贤对人间万象有着多深的体会,看这片就知道了。
不正常的网友2020-07-08 18:39:35
大陆和台湾就像父与子,就像老大对赌博父亲冬天将其缚于电线杆的比喻。所以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和他父亲一起出去了。(看完有点同情台湾人民了) 想起香港人的身份危机,台湾人应该也一样。
蜜朵荔2011-12-26 20:54:49
"九份开始变冷了 芒花开了 满山白蒙蒙 像雪" 寒冷侵袭的时候 谁又躲得掉。没有多复杂多华丽的铺垫 没有煽情没有矫揉造作的桥段 一帧一帧悲情的画面 放映出时代的绝情和平凡人的疾苦
一只麦麦2012-08-05 20:02:11
台湾新电影巅峰,东方意蕴心理节奏,散文结构诗化风格,简化弱化戏剧冲突;222个镜头,长镜弱光,哑人执笔字幕叙事,日记旁白女声主线;二二八事件下的普通百姓,政治边缘人,城头变幻大王旗,跨时代史诗,家不幸之共鸣。不会国语的梁朝伟,息影末作的辛树芬,配乐无尽滋味。89金狮//2023上影节大光明4K修复重看
mean2023-04-23 14:00:07
看到文清进房间递给宽美信的时候我开始期待宽美接下来会怎么做:她首先把信放下接着喂孩子,然后把碗放下又拿起信,这么绝望的时刻她又拿起碗……信和碗都是真实,宽美的无措像是当时每一个普通人面对生活的无措。
思路乐2019-05-16 22:29:35
【A-】个人观看的第一部侯孝贤作品,感想十分复杂。首先,这片要是换其他风格的大导演来拍,那肯定就会变成像《教父》那样的家族史诗或是《活着》那样的民族史诗,但侯孝贤偏不。在电影里,他似乎在刻意动用着一切手段来抽离那些外显的人物命运与社会动荡所带来的戏剧张力,只剩下那些如云烟般飘忽不定的人心,等待着观众自己去捕捉。也许侯孝贤的风格一贯如此,那些观影途中的“沉闷无情”也能化为一种别样的“民族悲歌”。摄影尤为出彩,侯孝贤镜头下的群山、海岸、街道与祖屋都带着一股惆怅的情愫,身临其境般的孤独。以后若再重看,说不定会给五星。
无梦快乐酣睡者2006-10-26 22:36:08
史诗式的环境格局,平常人家喜怒哀乐背后微雕的恢宏悲悯,管中窥豹的细实风格,一切直迫人心
乌苏拉2021-10-31 00:32:18
“昭和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好天,有云,带着父亲写的介绍信,上山来金瓜石的矿工医院做事。哥哥教书没空,叫他的好朋友文清来接我。山上已经有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很好,想到日后能够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阿谦已经长牙了,笑的神情很好,眼睛很像四叔。有空来家里走走,九份开始转冷了,芒花开了。满山白蒙蒙,像雪。”
冰红深蓝2015-07-18 17:25:44
侯孝贤由私人自传影片转向社会历史题材的代表作,获威尼斯金狮奖。1.以中远景固定长镜头泼墨出数十年无法风干的记忆,写不尽的家仇国恨和描不尽的乱世浮沉,沉静内敛下暗潮汹涌,悲怆凄美;2.神思者的悲沉配乐,余音绕梁;3.梁朝伟饰演的聋哑林文清,无言的控诉与无奈;4.空镜头,樱花盛极离枝。(9.5/10) | 20230616 上海影城杜比剧场4K数字版重温,在氛围最安静友好的一场里惊叹于侯孝贤的丰富运镜与多样调度(绝不止固定机位景深长镜!)。场景方面的差异与重复亦不无巧思(医院门廊、饭桌酒桌、林文清的卧室)。音乐抒情性强,多次用戏曲抒情表意,悲悲切切。部分场景色彩搭配层次分明又明丽和谐。剪辑上有几段无征兆闪回(依旧是冷峻长镜),转场均为硬切,空镜倒不算多。画内留白+画外音运用很精妙。多语言混杂与吵架是特色。结尾回到饭桌重归日常。
fulltimeKtok2022-11-19 09:01:58
好难好多话讲不出,4年发生那么多事。这一年也是。
鯨2020-06-29 07:17:45
“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清政府你马关条约有问过台湾人愿不愿意吗”
火娃2019-09-08 17:12:16
8/10。不清楚那段历史,欣赏此类不易辨识的叙事不免费神。布置了许多精彩的文化细节、模糊而躲闪的言语桥段构建民族认同,知识分子批评政府的失业问题、物价飞涨都是在轻松的环境中,那首酒馆内传出的九一八流亡歌曲,含蓄地述说卷入历史洪流的悲愤,静子临别送的和服、宽美解释的落樱情结,日本文化在台湾人的记忆中是自我的一部分,而不会日语的外省人更像是他者成为火车上械斗的殴打对象,文雄手持短刀想讨回公道时被外省人枪杀,悬崖边沉默无语的葬礼是本省人命运的写照。影像语言大量运用了有意味的对照,譬如文清昏倒的医院人满为患,安定民心的广播却讽刺性地进行,再如开场在昏暗烛光下,妇人痛苦地生产,文雄在烧香,滋滋作响的电灯创造一种社会苦闷的气氛,结尾是彩色玻璃居中的堂屋空景,右侧灯光富有寓意的闪烁,多么黑暗颓废的时代和空间。
Cigarettes And2022-08-05 10:14:14
全篇基本是客观镜头,带着一定距离打向人物。镜头运动克制,有很多固定镜头,无论发生什么都只是冷眼旁观,像极了看电影乃至看历史的我们,对时代风云,个体际遇扼腕叹息,但却仅限于旁观。 电影结构很工整,在一些反复出现的场景(如医院走廊)通过前中后景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时代信息。 影片中角色的方言运用得很巧妙,无论是台湾人夹杂着日语词汇的方言,还是用粤语作上海话和台湾方言的翻译,无不体现出了群体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悲情之悲在于大历史淹没了小人物,强者语境掩盖了弱者语境。所以,这部电影独特的历史语境显得尤其宝贵。
李濛Lemon2017-01-09 13:59:19
朱天文语:事件来龙去脉像一条长河,不能件件从头说起,则抽刀断水,取一瓢饮……侯孝贤很快走进状态,丢开所有资料,素手空拳直接面对创制。P.S.读了《〈悲情城市〉十三问》才知,梁朝伟扮演的林文清之所以是哑巴,是因梁朝伟台语国语均烂,侯孝贤焦头烂额之际想到干脆让他变哑巴算了!
奥兰少2015-04-12 10:58:55
第三遍刷。这片子最让人惊讶的是它的克制,无论是黑帮、家族或是二二八,这都是史诗题材,但侯孝贤硬是将这些汹涌的浪头按下来,静水深流,如同对宽美得知宽荣死讯时至哀之情的表现:我以为宽美或孩子会将碗打破,但终究没有,我却比碗破了还心碎。这虽是大时代,但聚焦的还是平凡人苦涩无奈的命运
Panda的影音2012-11-24 21:00:19
《悲情城市》上映前,由于剧情涉及到台湾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争议,直接挑战当时台湾社会的禁忌话 题,引发起各界人士瞩目。然而,影片先行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影展并荣获最佳影片“金狮奖”的殊荣,成为首部在世界级三大 影展内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据信这是影片未遭禁演或删剪的理由。
larsvontrier112020-07-07 23:18:44
差不多的主题与形式,但比起徘徊犹豫的活着,不知道牛逼多少倍了。甚至是可以刷新历史观的作品,历史一直集中于大国,集中于大人物,而这部就是告诉你一段小地方小人物的悲歌,怪不得是奉俊昊的最爱,两个地方真的是太相像了。甚至这部电影还帮助我更加理解了当下发生的事情,一个可以被任意抛弃的弃儿,一个经历了多次易主的地方,一群从来没有被问过愿不愿意的人民,一段经历了几十年戒严高压统治的时期,终于在那么多代人的鲜血浇灌下,在无数的艰难困苦中,踉踉跄跄地借着时代的东风,完成了民主化改革,终于有了一个本省人的dang,终于有了一个为了自己人发声而非外人统治的政府,终于摆脱了独裁霸权,怎么可能再接受再一次易主,再一次矛盾对抗,再一次高压专制呢?一片飘绿绝对不止此时此刻,在那种威胁感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战国客2008-07-26 16:35:57
侯孝贤的片,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了的~~
昀在2012-06-17 14:55:04
侯孝贤的电影,没有煽情,没有高潮,就像是邀你坐在一旁看一家人、一座城怎样生活。悲情城市讲的是平凡的悲剧,发生时你还来不及懂,结束时你又来不及哭。一家一城一个时代,静静地,抽丝剥茧,看不到仓皇,却体会得到哀伤。因为语言,梁朝伟每次拍侯的戏几乎都告别台词,但这从来不妨碍你懂他、爱他
安东2015-10-30 23:37:48
少年时没看懂,如今再看,五味杂陈。侯孝贤,失敬了。
欢乐分裂2023-06-17 00:00:08
#重看#感慨万千,一声叹息,所有未尽的话、无言的结局、无尽的悲凉苍茫都在回肠荡气的配乐中久久回响,黑屏大家仍坐在黑暗中不愿散场;这座岛的过往将来承载了太多历史负重,要从哪儿说起呢,他们从远景中那条路走来,一直去往大海开阔处,却也是去国无路,归乡何处,外省人和本省人的矛盾凝缩了多少大事件,最后微缩于一个本土家族的必然衰微,挺住了外侵,未必能逃内耗,闵、粤、沪的互译是隔阂的象征,带有乡音的官方宣告飘荡着。 门框剪裁出的视角,固定机位的取景,中远景的凝视,个体的一生被圈于方寸,时代巨浪轻拍则碾碎多少家餐桌上方明灭的灯——夜里惊惶的拍门和急促的脚步,街上的派系争斗和山里的血,山雨欲来春雷怒吼,葬礼和婚礼的剪接并置,无言的山丘见证意气风发的他们选择大义良知,一首悲怆的小人物史诗。
源2019-09-28 00:02:56
《悲情城市》的故事,始于1945年日本投降,止于1949年国民党迁台。在1987年戒严令解除之前,在台湾,只要谈论“二二八事件”就足以构成谋反。1988年初,蒋经国去世,此为一转机。 侯导爱读陈映真的小说,曾想把《铃铛花》改电影,被劝退,免遭非祸。一篇访问里,侯导谈听到李寿全新编洪荣宏唱的《港都夜雨》,“那种哺哺哺的萨克斯风节奏,心中很有感触,想把台湾歌那种江湖气、艳情、浪漫、土流氓和日本味,又充满血气方刚的味道拍出。” 取景便是九份,雨雾里都是煤烟的港口。“我希望能拍出自然法则底下人们的活动。”这其实有种低调触碰政治的考虑。最后两分钟一些知识分子被枪杀的镜头终归是删去了。 89年影片得金狮奖,票房大卖,国民党四十年来试图抹去这段历史的企图完全失败,二二八事件自此永远进入公共领域。
曾于里2013-01-14 16:28:59
真真正正拍出了深度,台湾人感触应该特别深刻吧。我似乎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台湾人对大陆有深刻的仇视了。
心生2012-08-16 16:10:38
无论我多么欣赏电影的整体,也无法阻止我讨厌大量长时间的空镜头!
一二三四卌2020-06-24 02:08:24
大悲无声。非常克制,亦难掩恻隐,一户平凡家庭身上承受的时代悲剧。试着从本岛人身上去理解那些恩怨情仇,展现历史与地理撕裂的罅隙里带着迷惘的反思,勾勒出战后TW民众的群像。对岸的他们,曾经寄与厚望应接光复,曾经一腔热血的唱起流亡三部曲,甚至还为了谁是正统“中华”争个你死我活。三十年前,这种血浓于水的深情满溢于框,三十年后,它渐行渐远了。纵观历史,TW像一个漂泊了很多年的孩子,被占被割,被奴化,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没有任何决定权。这造成了它对于”回归”或者“统一”等话题有天生的抵触,因为它从来不曾真正的被爱过。
韩伯愚2013-07-10 22:51:27
其实和林文清一样,电影也是听不清和说不出,但是却把台湾的一段历史都清楚明了地看在了眼里,像架设在生活之外的一架摄影机,没有涉入其中,而是完整地记录着生活,雕刻出了当代台湾的一张浮世绘。电影的镜头冷静克制,像一首抑扬有序的二胡曲子,令人积郁在胸,不禁悲从中来。
雪球2019-11-24 00:10:32
看完这部电影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来都没有站在台湾本土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过台湾问题,历史问题之所以成为历史问题是有其自身历史原因的。台湾从马关条约开始便被自己的国家割让出去,祖国不顾它,它又怎么谈爱国,日本人闹完了大陆人又来闹,台湾人从来没有属于过自己的安宁,大概也是在这种语境下,他们更渴求一个安稳的小环境。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伤痕,二二八是属于那个年代台湾青年的痛,属于台湾的悲情。当然,如今的台湾也早已不是那个年代的台湾了。「2019.11.23」「2021.12.20」
Zú2020-02-05 00:43:22
确认华语电影的压卷,立意与境界之深广阔远无人能出其右。与长河式的史诗风格相暌违,侯孝贤采取的是一种创世纪式的全知写作,千头万绪的视线被汇集成辫,而这宽阔目光抵达的是反复唱叹的悲怆。单纯的讲述未曾稍减任何力度,反而是复调式的,如巴赫多声部的Cantata,此起彼伏的或惊惧或悲叹或狂喜的男女长歌“耶稣死了”、“有人背叛了他”……“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小伙锅2014-02-03 16:19:41
不该觉得长镜头沉闷 历史不正是在这种沉闷的煎熬中一步步走来 汇集了多多少少家族和人们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幸与不幸朽与不朽 想起沈从文说历史是一条河 时缓时急 有人一路顺水而下 有人赶上急流漩涡 跟着导演这些饱含自我认知期许的长镜头一路回望 时代那一声总结性的隔空叹息太鸡肋 唯有扒开了皮细看
西楼尘2023-04-03 10:33:09
林文雄被父亲绑在电杆上,命运的皮带始终没有解开。林文良随货船漂流在海面,时代的巨浪从来不会留情。林文清从树间跌落在地上,摔伤的喉咙永远没法发声。激变的春雷滚滚而来,是谁拿木剑当伞举过头顶。雪白的芒花开遍山野,是谁为青春易逝跳下瀑布。叹家族风水不好,悲孤岛漂泊无归,伤百姓无语凝噎。
E B B Y2020-07-04 03:23:59
几年前在九分迷路,正是春夜,野花纵情,一人穿过大山和乱坟,最终在山脚下一家日料店得以短暂停留,回去后在谷歌地图上没搜到这家店,回想起总有几分不真实感。后来读到朱天文所写“他手伸进衣里摸触到女孩的凉软胸乳,猛然想起三十七年前春天刚刚开始他往北来到的多雨的基隆市,乍见高地上伸出石墙盛开的一树白花在煤烟冷雨里缤纷自落” 惊觉美寂之余脑海里还有那晚睁眼看海面银光闪闪,落日一口吞掉它。
圆首的秘书2015-05-09 16:17:39
悲情城市注定是悲情的,但侯孝贤又是不甘于平铺直叙的。没有任何提示的闪回,没有任何铺垫的转折,所有这些都让人惊讶不解甚至烦躁,就像自己经历了一遍却于整个历史仍然无知一样。悲情城市注定是悲情的,但它又与侯孝贤先前的个人悲情完全不同。毋宁说是拷问,是沉重,是绝望,是孩子对母亲的爱与恨。2023.04.26 北京电影资料馆 06.16 上海影城
恶魔的步调2014-07-25 22:52:09
像《恋恋风尘》的自我描述:相恋于乡间,分手于都市。侯的许多电影都伴随着乡间和都市徘徊,在这里,就好像是:理想生于都市,死于乡间。另一个主题便是死亡事件的设计,可能是像《童年往事》里的那些亲生经历太多。这样,将它们融入日常,这就是侯孝贤了。
无心2007-06-24 16:57:41
第二遍,大致看懂了。大时代下的人民是多么的渺小。
故城2012-07-18 18:44:04
侯的电影,总是很平,它不会直接深入要害,不会直接给你高潮,且一贯回避高潮。这与所有讲故事的电影恰恰背道而驰。侯的电影,像散文,而不像小说,散文中间断掉再看仍然很美,而小说中间断掉就很难再进入那故事,所以我说两次看悲情城市,两次都睡着,但两次睡起来都会大叫“真是好片”。
Don"t Panic!2012-03-04 22:21:33
老侯拍起这样沉重的历史题材依然不改他那碎片化叙事、淡化戏剧冲突、弱化故事高潮的风格,始终保持冷静的旁观姿态,所谓大音稀声,大悲无形就是这样了。
苍澄2020-11-02 20:05:00
一大家子的不同身份指代了台湾人在历史洪流下的不同选择,而聋哑的文清则近乎直白地隐喻了“沉默的大多数”。“聋哑人你们也抓,什么世道!”是啊,即令是被上天剥夺后的沉默,在疯癫的世界上又何以自处?恐怕只有成为像三哥一样的疯子,才能侥幸留一条活路罢。
Jonathan2023-09-12 22:27:22
一开始一大家子的合影到最后结尾三口之家的自拍,再后来他也被抓走了,芒花开了,满山白蒙蒙,像雪。“清王朝把我们割走的时候,可曾问过我们愿不愿意?”那张纸条上写:“要有尊严的活”。一个时代一段历史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刀光血影战士英豪,每一个身处其中却并不被问询是否愿意的人们才是见证岁月的第一人称。就如同好几次镜头并不直对的饭桌,饭还是要吃的,可吃饭的人变了,饭的味道或许也大不相同,只有咀嚼的人才能尝出那酸甜苦辣咸,而做饭的人却不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五味杂陈。在历史折腾的光阴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悲情的佐料,被下厨被拒绝被唾弃被消化被排泄被挥发。
种荔枝的人2023-06-13 23:47:53
这样平静又这样深刻,这样深刻又这样克制,像含在眼眶里的眼泪
方枪枪2018-02-26 23:49:56
这部电影里其实有一个时代,两个家,而在这时代的洪流下,家庭变得破碎,理想和现实都走向了破碎的边缘。风雨飘摇,人如草芥。无端的命运总是突然降临,毫无征兆。如果之前侯孝贤的电影带给我的是跨越时空的记忆重现的话,那这部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时代与地域的人生体验,一种正在经历的生活。
Sone beast Infi2023-04-23 12:00:45
终于打卡了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极其内敛的讲述这段混乱的历史。台湾人在1945-1949年底的慌乱历史中夹缝生存以及对身份的探索,处于尴尬的即是又不是中国人的尴尬历史处地。侯孝贤的电影细节控,细节成瘾;不像朴赞玉的电影地方细节控,结构主义的巅峰造极。他的细节如同看小说,看文学经典一样慢慢品味。林文清的角色,由于听不见,只能出于旁观者的位置,对于进步青年的讨论他是旁观者,对家族大事他也是旁观者,可就是旁观者的位置,在这混乱的历史潮流中,也难以做到独善其身。林文清和吴宽美,前后对比,你会发现这两人的眼里的光和对未来的憧憬,全部都黯淡下来。 侯孝贤的电影是需要细心去品味的电影,很能理解为何这部电影口碑这么好,也明白大家说他的电影属于催眠神片哈哈哈。他的电影适合慢慢切片或者自己随时暂停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