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网搜索 导航
位置:首页 剧情片 苦路十四站 高清下载
苦路十四站[德语 / 法语 / 拉丁语]
豆瓣评分:7.7

苦路十四站

又名:赴难之路(台) / 受难之路 / 十字车站 / Stations of the Cross / 少女的歧祷

主演:莱亚·凡·艾肯,弗朗西斯卡薇兹,弗洛里安·斯泰特,露西·阿伦,安娜·布鲁格曼,Michael Kamp,Moritz Knapp,Birge Schade,Sven Taddicken,汉斯·齐施勒

导演:迪特里希·布鲁格曼

地区:德国

类型:剧情

年代:2014

发布:2017-06-27


  自從開始上天主教慕道課以來,恪守教義的少女瑪麗亞便遠離了流行文化,抵抗撒旦化身的種種誘惑。長大之後,嚴厲的母親仍以絕對威權的方式,約束她的生活起居與交友狀況。虔誠的瑪麗亞不但努力達到要求,為了讓罹患自閉症的弟弟能開口說話,她暗自做了一個危險的決定。


  《少女的歧禱》以工整完美的形式,呼應片中角色的極端行徑。全片十四則標題,借典自耶穌赴難的章回短篇;十四段長鏡頭,築架出儀式般的嚴謹結構,再再讓人聯想起一九五○年羅塞里尼執導的《聖法蘭西斯之花》。不同的是,本片看似冷靜側寫瑪麗亞追求信仰而犧牲奉獻的心路歷程,實則以強烈批判性的諷喻口吻,探討極端的信仰狂熱如何成為威權高壓統治的變種,魄力驚人。

开场,《最后的晚餐》构图,观看者即处在某种超验的视角之中,这是一种站在画外,凝视“aura”的视角。 14幕是《圣经》的隐喻,也是运动的隐喻,当我们提及“苦路十四站”时,相比地形概念,更强调信仰的维度,作为电影而言,《苦路十四站》中,关于基督受难的小标题并不是一个并行不悖的多义叙事,也不是预叙事,而是提醒观看者,在摄影机固定不动,构图前—后严格二分的受限视角之中,同样存在着某种运动,柏格森称之为“时间之绵延”。 最后一幕,随着一个主观色彩的长镜头将超验打破,《苦路十四站》否定了我们对影片立场的假设:在影片的语境中,宗教真的是一种反讽?抑或是夹在宗教误读和现代性Double Bind之间的个体信仰者?

苦路十四站

如果耶稣不欠世人的债,而且基于爱才背着十字架走过长长的苦路。那么世人应以耶稣为榜样,同样基于爱背起十字架跟随他,而不是把自己当罪人,把他当债主。

苦路十四站

整部片只有十四个镜头,对应《圣经》苦路十四站,其中只有三个镜头移动了。 小女孩生活在天主教家庭,在教义的感召下她追求把自己的生命献祭给上帝,来祈求哑巴弟弟有一天能开口说话。 评论区都炸了,血淋淋的互怼现场。。。 现在我也不敢说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就是批判什么的,只是觉得有一种教派的倾向性,圣经没有错,错在天主教对它的解读。小女孩天主教的家庭就像文艺复兴之前的时代一样严肃,相比之下新教徒的生活才像21世纪。现实主义的手法,不确定到底有没有夸张。就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够遵循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约束,但并不是像这样的负罪感 主演的长相就很合适,五官柔和,面色素净,有一种圣洁的感觉。第一幕镜头构图像《最后的晚餐》,整部片的布景也非常素雅,浸在柔和的白光中。静止不动的拍摄角度也营造出一种神圣的距离感。

苦路十四站

虽然,同情弱者是人性一大特点,但她本可以不这样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十四站中的细节,我们是否还会毫不犹豫地为她付出同情,还真地不好说,或许,我们的同情会改变方向。

一个少女的死亡不需要十四站,只需要一个封建保守的家庭和一颗年轻鲜活的心。整体的肃杀感和悲剧感传达出一种无法回暖的冷,献祭与新生、福音与灵魂乐、母与女,意料之中的意外。

没有一个暴力镜头,没有一句脏话,没有一点色情少儿不宜等等等等,但是十四站每一站都令人窒息,每一分钟都让人坐如针毡。能坚持把这部电影看完,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隐忍。——这部电影只讲了一件事,吃人。

只觉得第一段14多分钟的长镜头很棒。十四站分别是:耶稣被判死刑、耶稣背十字架、第一次跌倒、途中遇母亲、西满帮耶稣背十字架、圣妇为耶稣拭面、耶稣第二次跌倒、耶稣劝告耶路撒冷的妇女、第三次跌倒、被人剥去衣服、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在十字架上、尸体从十字架上卸下、耶稣葬于坟墓。每站都由玛丽亚所经历的事来映射,或表或里,很容易挂钩,第一站是全片的主旨,死刑-献祭。

难免让人想到圣体,都是讲宗教成人对于一个青春期少女的侵压。圣体隐喻性更好,导演技法也更好吧。这部剧作更好一点,毕竟严格利用了十四站这个宗教概念。但这个极简的形式说不上是好是坏。由于前面几乎都是固定机位,奇迹发生时镜头一推,还是有点震到我了。但最后一站的一个摇臂,又把这个唯一性破坏掉了。难道是讲少女升入天堂,但这样一细想,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啊,难道是认同吗,那又显然与前面设置对应不上(你这可不是破浪啊)。另外作为一个明确宗教题材电影,这样的固定长镜头也太简单且没设计了吧,侯孝贤悲情城市可都用了佛龛视角,您这全片设计感这么重,这点做不到还是看得出级次差距的

这是一部有着明显欧洲气质的电影,十四章对应耶稣受难的十四景,像一部信仰片,却透露着作者对于宗教的深深怀疑,十四个冷冽的长镜头也看到了这个极端家庭中对一个孩子思想的践踏。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压抑的气氛和演员禁欲式的表演相得益彰,总体风格统一,虽不是恐怖片却让人在看完后感到彻骨的恐惧。 20190221

大写的窒息!所有自上而下的爱都带有“强权”与“压迫”的可能。十四幕剧,不像电影的电影。第一幕确实冗长沉闷,熬过去后面渐入佳境。

以工整完美的形式,呼应片中角色的极端行径。全片十四则标题,借典自耶稣赴难的章回短篇;十四段长镜头,筑架出仪式般的严谨结构,再让人联想起1950年罗塞里尼执导的《圣法兰西斯之花》。不同的是,本片看似冷静侧写玛丽亚追求信仰而牺牲奉献的心路历程,实则以强烈批判性的讽喻口吻,探讨极端的信仰狂热如何成为威权高压统治的变种,魄力惊人。

讓人願意獻祭生命之事或不止於宗教 工整的十四節文本 冷色調 固定鏡頭無法掙脫的禁錮感 【對聖經文本的重新發現屢有異彩 遂妄想有朝一日周易之類亦可見於熒幕

网友评论 (0)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