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网搜索 导航
位置:首页 剧情片 科扎克 高清下载
科扎克[波兰语]
豆瓣评分:8.2

科扎克

又名:柯扎克医生

主演:沃捷希奇·帕斯佐尼亚克,Ewa Dalkowska

导演:安杰依·瓦伊达

地区:波兰,德国,英国

类型:剧情,传记

年代:1990

发布:2017-11-05


  影片根据雅努什·柯扎克(Janusz Korczak)真实经历改编。


  1939年9月,德军占领华沙后,柯扎克拒绝了德国人的邀请,利用教授和医生的身份,在华沙建立了犹太孤儿院,并使这些孩子接受教育……


  1942年,随着对犹太人迫害的加剧,柯扎克四处筹集资金养活200个犹太孤儿,并与抵抗组织人员接触,但很快他们遭到盖世太保逮捕。柯扎克拒绝了德国走狗为他弄到的瑞士护照,决意与孩子们在一起,最终他与孩子们一起死在了特雷布林卡毒气室……


  影片力图把柯扎克塑造成视死如归的基督式人物,描述他把正义和尊严放到比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的位置。


  影片结尾处孩子们在乡野自由漫跑的镜头属于美好祝愿,导演也许因为觉得若拍摄他们进入毒气室太残忍了吧。

不可描述kino美A蓝光 瓦依达中后期作品 不再过度阐释波兰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与战争前后无所适从的普通民众 截取科扎克医生最后几年的光影 1和200的群戏 为了孩子们抛弃尊严 其中的爱情与友情 重点刻画的两个孤儿的成长与转变 孤儿们虽然困苦却乐观开朗的性格 医生为那些他帮不了的孩子们的大声疾呼 那些有身份能苟活下去也力所能及做些好事的波兰富人 周旋于德国人之间为贫民区的犹太人争取一点点活下去的权利的临时政府官员 眼中只有绝对善恶之分的游击队员们 那些饿死病死者的尸体 偶尔展现的德军的暴行 情绪积累都在那个逃出集中营的犹太人的呼喊和被射杀中就破灭了 提前揭示的命运让最后类似游行的段落变得煽情 和善又极富人文关怀的医生一次次放弃独活的可能 在喊声中毅然走进车厢 幻想与现实交织的结尾让情绪无从宣泄

科扎克

也只有资料馆才会放。现实总比艺术创作更恐怖,看到真实影像上骨瘦如柴饿死的Jews,居然这么多,难过。影片和申德勒的故事一起放,一个波兰犹太福利部员工怎么救助犹太小孩(妈妈只能忍痛送他们孩子逃出,称自己是保姆管家来保护孩子)。“我没有尊严,我有200个孩子”,喜欢主角带孩子去草地的结局

科扎克

#资料馆#讲良心有血性的儿童工作者,四处奔走目睹惨象,把尊严正义放在前面,选择迎面历史走向了死亡,“他们就算再坏,也一定不会不放过孩子们”,揪心;瓦伊达镜头沉稳古典,中间插入部分影像资料,还有街头拍片场面;最终奔向自由田野的诗意镜头纯净如洗,越发衬托现实残酷黑暗,想到索尔之子的结尾

科扎克

他是有魔力的医生,可以让暴雨忽大忽小;他是有胆识的教授,能够让孩子自组法庭。他更是两百个犹太孤儿的父亲,哄胆怯的孩子安然入睡、买缺钱孩子掉落的牙齿、为了三袋面粉奔走,甚至在酒馆里忍受屈辱。那列脱节的火车没有驶向奥斯维辛,科扎克和孩子们都活了下来,他们相拥跑向远方,朝着天堂的方向。

就冲结尾 必须给五星 医生带着孩子们手挽手奔向死亡 悲壮惨烈 最后的字幕“1942年8月,科扎克医生和他的孩子们死于毒气室”打碎了所有美好幻想 原来孩子们奔跑的田野是天国 科扎克医生代表的是理想人格 甚至当被问到战后有何打算 他回答“我要照顾德国的孤儿” 这是接近于神性的博爱

“ 当我五岁时,我的金丝雀死了。我想在他的坟墓上放一个十字架,仆人说不行。因为它只是一只鸟,幸福不如人。这是一种罪过,我甚至为它哭了。更糟的是 …门房的儿子说,金丝雀是犹太人。我也是 … 一个犹太人。他却是一个天主教徒,他会去天堂,而我 …我会去 …不是地狱就是走进黑暗中。”

1.瓦依达对苦难的塑造(审美)能力要比一般导演都高,混杂调子做出波兰人的真正沉重2.很多可省略的场景不省略,反而在该省略的动作中断,不该完结的段落终结,形成“假”的跳跃,基本掩盖情绪。这是刻意的“有限省略”,意不在留白。3.又是概念反转,看似主旋律民族英雄,结局变为民族悲苦。

哦Robby,哦瓦伊达,哦Korczak!整体感觉仓促,像4个小时的电影剪短了一半,人物因此也浮于表面。但越逼近结尾,越感到这种省略后发的力量。不再有孩子的孤儿院片片羽毛散落,“就像大雪从山中飘落,寂静无风”。最后一幕直接引用《火车进站》却将意义完全反转,深感震动。

在天津大剧院看的,放映设备有些简陋。电影也没有经过修复,时不时出现胶片上的斑点和划痕。不过电影本身很好,叙事和运镜有古典气质,沉稳有力,没有刻意的煽情,最后一段“科扎克带着孩子们举着大旗奔向自由”的镜头是电影中最为诗意的处理,和现实的残酷形成强烈的反差,很有感染力。

看前半段我以为自己不会喜欢这个电影,但是孩子看着窗外拿枪的德国士兵,“他可能也是因为命令才在这里的,他又有什么办法呢?”,问科扎克战后打算干什么,他回答为德国孤儿开孤儿院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到了。结局实在太令人心痛。【卢巴申科在里面打了一个很惨的酱油,不开心

用自己的教授身份收养了200多个犹太儿童,保护他们免受战乱。德军占领华沙后,他四处筹钱、食物,自称是个“没有尊严的人”。真人真事,科扎克医生最终与200个孩子一起死在毒气室..#list/path=%2F 密码: anqk

非常波兰学院派,瓦伊达“20世纪东欧民族伤痕”系列题材,宗教价值注入与对神圣形象的现实主义消解,孩童头上光环闪现,科扎克对接受难基督。结尾反常诗意大赞,一瞬间有穿越流泪谷的感动。“战后你打算做什么?”“为德国孩子开孤儿院”

网友评论 (0)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