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相依为命的穗(音)靠教外国人中文维生。一日,父亲因为涉嫌招妓被捕。穗赶到警局,幸遇民警王伟网开一面放过了其父,穗作为感谢以身相许。后来,穗发现王伟除自己外还有诸多情人,因而备受打击,最后索性偷了王伟的配枪。
在穗不同国籍学生中有一位因裡里驿爆炸事件失去家人的韩国人——金光哲。在潜移默化的接触中,穗发现自己和金光哲有很多共同语言,渐渐对其形成了精神上的依赖。但当她听到金光哲决定离开当地远赴蒙古时再度陷入了失落和绝望。
冷酷的现实中,穗开始感到自己的生命正一点点地向地狱接近……
哇我喜欢这电影,片子被严重低估了,而且尺度也并没有那么大。我真的喜欢张律导演的风格。“爸又干了件丢人的事,我也越来越不要脸了。”“我可能去蒙古,我觉得重庆和韩国没什么区别。”
1、冰冻的城市空间隐喻,流失的城市与人之间空间媒介由欲望作填充物。被异乡人裹挟的伪异乡人。转身流浪的父,带枪的警察与丢枪的韩国人。2、偏好镜头一转而来的突兀符号:火锅店烫熟的手臂,起舞的瘸腿韩国人,游荡的老年人队伍,无助的情趣用品。一半时间光着屁股的小河。3、和两千年代的其他独立电影(李红旗、应亮们)有不小亲缘关系。
4.0。1.蜀道难,操活更难。2.能把重庆拍得如此作者,至今也只有张律了。2.瘸腿的韩国男人跳舞那场戏,简直太神太张律,尤其是在看过《春梦》之后。3.性用品店的淫叫玩偶,以及充气娃娃的出现,使所有床戏不再成为噱头。4.蜻蜓点水的黑帮斗争,非常接驳土壤;期待将来有更好的拍重庆的电影。
张律第5部,也是目前为止看过的尺度最大的一部。很难有一个导演能让我连着看五部,而且剧情如此沉闷,这部里头塑造的角色跟《芒种》如出一辙,只不过性爱的描写更为大胆更为裸露。被炸毁老二的瘸腿韩国男人想去蒙古寻找故乡,被警察留了房卡的中文教师却看到他在和别的女人媾和,拾荒老人找妓女,她去睡了天桥下的流浪歌手,很多固定机位的中景镜头和少量横移大远景与之前看过的张律风格一脉相承,气氛同样压抑,拆迁户唱着国际歌无奈地抗议,我真是特别喜欢他片子里的女性角色,明明可以站在舞台中央,却游离于社会边缘。
我觉得到过重庆的导演,都会想在重庆拍一部电影。但是他们拍的电影往往不属于重庆,而属于他们自己。就像张律的这部,不管是重庆武汉还是南京,火锅热干面还是鸭血粉丝,通通是他张律的味道。城市意象是空的,特地跑到重庆拍片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或许他只是喜欢蜀道难这首诗......
在没有看过张律的电影之前我对他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终于几番周折找到了《重庆》的资源,这一个半小时体会到什么叫如坐针毡。能把重庆这座城市拍成这样,还敢叫重庆这个名字,我愤怒地扯起脚猛的一脚把你踢到巫山、长江、黑龙江。
一部拧巴的片子,张律早期没找准风格的拧巴、父女亲密关系的拧巴、以性爱排遣孤独的拧巴、重庆妹儿只说普通话的拧巴…平民跳桥反拆迁,黑社会火锅店烫手臂,暗娼堂皇站街,非常重庆,很不张律。
张律完全把重庆作为了片中出现过的公墓,把一个个鲜活的人安葬在这部片里了。全片就如同进行着机械式抽插运动的警察一般,毫无生气。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片中的每个人都像是被粪便和浓痰所淹没的孤岛一样,你告诉我这是重庆?无法接受。
重庆,一个被无数中国导演深爱着的城市。大型言之无物的行为艺术,大概是想表现人与人的疏离吧,行尸走肉,所以只剩下性本能。准备拉黑张律了。
印象里的重庆是桀骜不驯层次丰富翻腾滚烫的,是解放碑沙坪坝磁器口那些大街小巷摩肩擦踵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而不是张律影像里这样平静之下的暗流汹涌和缄默之中的迟滞缓慢。借重庆的景和名抒发乡愁,尤其是身在故乡反而生出陌生感的苦闷,实际上电影和重庆并无关系,性苦闷的表达也无来由无去处得荒诞
在临时组建的语言学习班的黑板上写着盛唐李白的洒脱豪放,而张律在转型期的《重庆》里的心情却犹如晚唐李煜的苦闷凄凉。显然当时他的迷茫和悲观就像衣不遮体那般赤裸,幸而抵达《庆州》之后的张律才更接近张律。但在最近的《春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他,或许也要把那种且认他乡作故乡的惆怅看成一种必然。
弥漫着困顿,仿佛主角和重庆这座城市一起将恒久地沉沦下去,个人理解,这是张律想概述一种现状,描述那许许多多生活在大城市或者强势文化中的小角落的人群。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