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演员兼导演向井武平(三国连太郎 饰)正在拍摄一部讲述夫妻俩同时罹患癌症,饱受病痛折磨的悲剧电影。现实中的向井嗜酒如命、放纵色欲,生活极其不规律。某天他突然被诊断出患有晚期胃癌,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生命。原本打算分居的妻子万里子(宮本信子 饰)只得用谎言搪塞,小心侍候病重的丈夫。
第一次手术后不久,向井倒在片场,再次回到医院。他虽然保持乐观的性格,但偶然间仍得知自己的真实情况,精神备受打击。痛苦之至,向井甚至用片中女主角使用的方法自杀。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他恍惚间经历一场奇异之旅,并开始对人生有所感悟……
第1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三国连太郎
第1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录音(提名)小野寺修
为什么明明这么不尊重妻子,妻子还对他不离不弃,死时大家都要努力陪着他?日本的(男)病人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权,就算生时再缺乏道德,死时都能在道德的人间变得崇高吗?想当电影界的荒木经惟吗,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静止影像能够表达道德,运动影像就会建构道德
想想日本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思考怎么面对不治之症了,经常发达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癌症多了,死得更快了。人都有生死,但如何死得有尊严,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葬礼到大病人伊丹十三的角色可谓是从客观到主观的转变,从调侃到直面,所以这次显得尤为严肃,令人意外,说实话和小伙伴看了有点失望,嵌套的叙事方式实际上是人生轨迹的一次重现,为的是从中发现理想的差距,当经历过面对现实的痛苦,对于观众来说是没有说服性的 除了清欲之余 略感俗气(大合奏)
伊丹十三想说,人生无常,死亡不过如此。拍出来《大病人》,才发现当你真正漫游在生死之间,看似透彻,实则辛苦。死亡这件事终究是庄重的,是严肃的。濒死之时所见奇异景象真的是超现实吗?对于常人你我,倒不如说,这种对生命的大彻大悟才是种超现实的存在。
讲死前自我救赎的电影太多了,最后肯定是“宁静安详的死去”,不过我一直不清楚原理是什么,导演估计也不知道,毕竟他拍的时候还没死过,所以他只堆砌,具体的都不说,最后奏起心经摆明态度:这叫禅意。看完我倒是对向井的绝笔作感到好奇,真拍出来可能比这部《大病人》要好。
看伊丹十三的片子会有心动的感觉,无论是轻快得可以跳舞的音乐,还是搞笑的抒情的质地,特写里的真诚总是停留几秒,色欲显得单纯。故事写的也好,大病人最后盛大礼堂的《心经》吟唱是“庄”,此后临终的玩笑是“谐”,带着笑意的收束。惯常出现拍摄、电影的媒介自指。就连主角的职业也是演员。
2.5 其實除了《蒲公英》就沒這麼喜歡伊丹十三的電影,前半段的耍寶、任性(?)看了有些不耐,只能說三國連太郎演得太貼切。《大病人》的生命觀看似反映了伊丹十三最終的結局⋯⋯櫻井淳子的驚鴻一瞥是對生命的體悟,實屬本片最難忘段落。
第三部伊丹十三 但这部话题略显严肃 不过开头结尾还是一样阳光灿烂 对手术检查什么的过于写实,看完有点吃不下饭,不过中间穿插的死后的世界非常意识流 构思大胆 隐喻也有 全片结构巧妙 虚实结合 音乐也好 走的是轻松的喜剧路子 从怪谈到大病人 短短几个月 见证了三国连太郎的衰老
《民暴之女》上映后,伊丹十三因得罪了黑道,被黑社会分子袭击,重伤入院。住院期间的所见所闻,成为《大病人》的灵感源泉。在伊丹十三的作品中,这部的喜剧色彩相对弱一些,直面临终关怀问题,但仍然是他热爱的“经营养成系”,讲述主人公如何导演最后一年的生命,死亡和疾病阴影下依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片子上半部分沉重,但越接近主角生命的尾声,基调反而越发轻快。超现实那部分不错,对于亲人和医生来说,电击将病人从死亡中拉了回来,但对于绝症患者,那一场抢救却是把他推向了悬崖。活着很重要,但如何活下去更重要。戏中戏与主线剧情的互文很好,几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局的《般若心经》交响乐非常震撼。和《葬礼》对照观看,大致能感受到导演完整的生命观。
伊丹式的荒诞与幽默,93年的五毛特效(which reinforce the sarcasm),思考了在《癌症传》中涉及到的癌症治疗并仅仅非延长病人生命,更重要的是对病人的临终关怀。
伊丹式的荒诞与幽默,93年的五毛特效(which reinforce the sarcasm),思考了在《癌症传》中涉及到的癌症治疗并仅仅非延长病人生命,更重要的是对病人的临终关怀。 @2018-04-14 07:47:05
拍得挺惊悚的,但是有点啰嗦了。还是老问题:无法医治好的病人是应该让他在医院内得到更多的救治还是安乐死。就伊丹而言,他显然同意后者,他竟然也以身作则了..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