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网搜索 导航
位置:首页 爱情片 1987丹麦8.4分爱情《巴贝特之宴》BD1080p.中英双字 高清下载
1987丹麦8.4分爱情《巴贝特之宴》BD1080p.中英双字[[db:字幕]]
豆瓣评分:[db:影片评分]

巴贝特之宴下载地址一

19世纪70年代,与世隔绝的丹麦北部的小村庄。一对督信路德教的姐妹花玛蒂娜(比尔吉特·费德施皮尔 Birgitte Federspiel 饰)和菲丽帕(博迪尔·吉尔 Bodil Kjer 饰)平日里深居简出,在做牧师的父亲的引导下,不惜牺牲爱情,全身心地献身于宗教事业。好心的姐妹二人收留了一个由巴黎避乱而来的女子巴贝特(斯蒂芬妮·奥德安 Stéphane Audran 饰)。身世神秘的巴贝特原来是法国餐厅的名厨。巴贝特幸运地获得了法国巨额彩金一万法郎,为了回报这对好心的姐妹,巴贝特决定在两姐妹父亲的忌辰时亲自掌厨,为村民奉上一桌正宗丰盛的法国大餐。
本片根据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纳森的小说改编而成,荣获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大奖,并获得1987年第40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奖,以及1989年第46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桃桃林林2012-06-10 17:37:35

    美食都把人吃出感恩的心来了,好吃的东西真是启民智呐。将美食的极致与心灵的醒悟对应,很好的体验。前面是枯燥清冷的铺垫,于是到了影片的最后一部分,观众的情绪变化和享受与片中人物是等同的。

  • UrthónaD"Mors2010-11-30 23:04:54

    可贵就在于它没有把精美的晚宴借助色彩与光线拍摄表达出来,片子整幅下来,都是人物语言创造美丽,包括对食物的赞美,对家族的信仰,对命终的慷慨

  • 玑衡2011-04-21 12:47:03

    真正的古典之作,人物与情节看似极其简单的,而所有的情感与嗟叹都蕴含在这简单中。本作关于虔诚与欲望,丹麦小城的的居民们看似都是一群死脑筋的禁欲主义者,需要隐居的大厨和将军来发现尘世的乐趣。然而这两位选择把一生都耗费在这流放之地的大厨和将军,岂非是更极端的禁欲的圣徒?

  • Derridager2019-03-01 00:05:18

    新教倡导禁欲苦行,信奉于此的人必须将身体与精神的欲望二分,警惕感官欲望,比如,小女儿和来自天主教的音乐家练习歌曲,因为会联想到情爱而必须拒斥。电影也花了较多笔墨描绘包括两姐妹在内的信徒们是如何克制感官愉悦(清炖干鱼加酒面包为标配)继而内部生出嫌隙的。巴贝特,作为来自天主教法国的隐世大厨,用一顿法式大餐便弥合了中间的缝隙。她更是一位通过烹饪为所有人(信徒或将军)制造感官愉悦的艺术家,其之所以不会贫困,是因为推崇味蕾享受消解苦闷、解放心灵的人,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让“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中”了。电影对她制作大餐过程、购买食材、在外漫步的描写,就像是对海德格尔解读农鞋文字部分的再现。巴贝特之宴是巴贝特的世界,是在世存有,所有人带着曾在,通过品尝食物和饮品让世界的真理不断敞开、澄明。

  • 寒枝雀静2018-11-15 22:19:15

    A / 在北欧电影里看出日本电影的韵致(或许更接近法国与意大利的杂合体?),从日常中缓缓展开神性与世俗的跨文化交融,妙不可言。摆脱了任何一个可以被归纳的类型,而以一种坚韧丰实的生活感贯穿始终。以行为、距离、事件勾勒人物关系,拒绝执着于聚焦式叙事的立体感,仿佛画卷般平摊而开。用一个无“言”的仪式消解万千禁忌,却也不多做评判,让影像中人物的状态互相挑逗甚至产生骚动。某种程度上比《饮食男女》还要好。

  • 幽灵不会哭2013-05-27 09:39:45

    非常美丽的一部电影,通过三个女性之间深刻的情感羁绊来表现出人性特别是女性精神的博爱与伟大,同时电影也通过美味的法国大餐来对人性对于自由与美的追求进行了讴歌,一部看过之后倍感温暖的电影。

  • madaoooo2018-12-02 19:44:18

    我相信在故事之下的真相更为残酷,结合洛伦斯的回忆和歌唱家的来信,杀害巴贝特丈夫孩子的将军,和迷恋英格兰咖啡馆主厨的将军是同一人,不难猜出将军是出于倾慕巴贝特而杀害了他的家人,她的厨艺,是艺术也更是一种诅咒,这可能就是在村中多年,巴贝特从未施展她手艺的原因。另一方面看,晚宴令村民之间产生爱,也让巴贝特与其自身和解。

  • 影志2018-10-21 16:33:06

    “口腹之欲和精神之欲相交融,把一顿晚宴做成一场恋爱…艺术家是不会贫穷的” 视角切入之小,甚至担心电影故事讲不完整,但实属想多了。剧情抽丝剥茧、以小见大,超简单的故事线看的引人入胜。生活里存在一切可能,美食让情绪和误会得以化解。“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我最渴求独处…我害怕我的愉悦”

  • 应许2018-11-18 21:33:02

    在宗教光芒之外开辟出人性的暧昧地带,同时也是关于人生遗憾美学的。两姐妹年轻之际回避世俗诱惑,服膺神性,如此深居简出三十年。巴贝特以法式大餐歆享列位基督徒,主祷文所言“赐给我们今日的饮食”弥合着罅隙,引导着他们感恩向上,伴随口腹饕餮之欲,也捎来久远的青春往事,让那颗肃穆冷寂的心如旌旗般摇曳着。结尾寒夜的星空下,聚会散场,如同张枣诗“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得之意境。

  • Grey灰2013-07-12 15:45:33

    陆老师说,这是他一直藏在心底的、最喜欢的电影。他想要的东西,这里面都有了。【无须拒绝享受,只是不要为享受所支配;物质的过度匮乏、生活的极度简陋未必不是一种耻辱,因为它和长久的穷奢极侈一样会蒙蔽人们的心智,孳生抱怨、不睦。】艺术家从不会贫穷。

  • 芜城2020-12-24 13:30:11

    我疯掉了,这是哪位清教徒投资的电影吗,清教徒的生活真恐怖,有个让女儿过这种生活的牧师父亲更是恐怖中的恐怖。巴贝特第一次见识她们晚餐的时候,我笑死了,仿佛感受到了一位广东名厨来到北京后的愤怒。

  • is4dog2016-10-10 20:25:54

    仁者见仁,虔诚者见神。我,一坚信人性兽性不可分、灭人欲等于反人类的功利主义者,看到的,通篇皆是讽刺。我不信写《走出非洲》的凯瑞布里克森会虔诚相信上帝。专门找出小说,一对比踏实了,果然。不是美食的“黄金锁骨菩萨”,是褒奖美(贬低人的意识形态毫无意义),剧本身100分,改编极佳

  • Navetek2018-11-01 20:38:11

    EUFF. 设定在19世纪中后叶,《巴》探讨的实际上是后达尔文时代的宗教如何寻找其现代性。既然恩典与真理相遇,那么公义也应与极乐互吻。宗教得以抛弃表面的经文而揭露其本质,它实际上是那种支撑起人们对生活的信仰的东西:不怕做出选择,接受别人的付出,大胆地去感觉这个世界。结尾的处理又将我们的这种思考延伸,将艺术放置于神的宝座之上未免过于抒情,但当那个姐妹拥抱巴贝特重复当年自己收到的期许,还是不禁泪目——我最终没有成为上帝的模样,可是我庆幸,你成为了。

  • 点击即刻爆炸2016-01-26 23:56:46

    还是看了影评才看懂。无欲无求并不是神的旨意,之所以存在着爱和欲,就是让人去享受并感悟生活的美好。影片中清贫的地方,饮食也是单调乏味,人们无法将注意力放在食物上,就只好互相指责;在最后一顿盛宴里,由于美食,人们却开始感恩。

  • Mademoiselle B2015-01-02 18:48:50

    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电影想要探讨的主题不少,灵与肉、爱情、宗教信仰,可惜也只是浅尝辄止,不过至少让观众细致地了解到一顿正宗的法餐的流程和讲究。

  • JulyChan2015-06-19 18:58:59

    苦行僧不一定上天堂,饕餮客并非纵欲犯。

  • 黑猫白猫2021-07-31 18:01:27

    清教徒禁欲那一套还真是彻底的反人性,巴贝特这样坚定善良热爱生活的人确实连天使都要被迷倒。电影是温馨有趣的好电影,就是观影体验很奇幻,左边的妹妹全程狂笑到让我不得不怀疑我和她看的究竟是不是一部电影,且每到类似拔鹌鹑毛的镜头都要伴随着一声极响的嘤咛声扑进男朋友怀里,仿佛在用全身演绎兔兔这么可爱怎么能吃兔兔;右边的姐们虽然我不知道她是何职业,但从她为大部分有眼睛都能看懂的镜头配上的直白复述来看,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好解说。

  • 高玉宝2010-05-08 19:08:50

    也是细思极恐呢,巴贝特啊,你是见过大风大浪,如今归来田居,偶尔有机会和条件时,完成一次艺术实践;可是蒙昧了一辈子的人,吃了这一顿大餐,突然开了窍,你可叫这些老头儿老太太们以后的日子如何过啊?!

  • 冰山李2013-05-03 00:23:50

    9.0;美食祈禱與愛,太浪漫了。我的一生都在等待這樣一個時刻,虛無變成意義本身,即使明日過後我的靈魂不再永恆

  • 赱馬觀♣2022-06-22 08:45:51

    爱情诚可贵,歌艺价更高,若为美食故,二者皆可抛……北欧牧师家收留庇护了战乱逃亡的法国女人,法国女子最终以一万法郎标准之顶级巴黎盛宴回馈之。表面上看似乎是属于那种“文化交流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攻己错”类的作品,可由于叙事篇幅的巨大差异——美食大餐被作为第三幕核心戏码推出,就使得这位丹麦导演的真正意图更像是对于自家过于严苛自律的宗教文化的一种善意温讽,幽默方式都透着北欧所特有的阴冷,“我肯定这是1860年的凯歌香槟!”“没错。我肯定明天一整天都下雪。”

  • seabisuit2018-10-21 23:32:34

    在奥斯卡获得最佳外语片应该还是得益于其宗教性,很好的表现了它的两面,既能让小镇居民安心一辈子都过着那样朴素的生活,也能压抑禁锢掉人类对精神和物质的欲望,还能看出丹麦的拉斯冯提尔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变成那样的。平常吃惯了啤酒煮面包食物的老人面对垂涎欲滴的法式大餐戏剧冲突的高潮群戏,从音乐到美食感官到触觉的巨大文化冲击,最后还能如此的平静甚至收留从发达国家逃离之人的心灵,还是夸的信仰吧。百老汇欧盟影展修复版。

  • 亵渎电影2014-05-16 07:06:19

    故事隐含的复线不错,把角色和盛宴铺垫的更加丰富,也整个故事变得耐人寻味,各种纯正的法式大餐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深夜看这个,好饿。

  • 红毛苏门打蜡2014-05-22 18:29:00

    papist内牛满面的吼一声:这些人可不是路德教。

  • iceman2009-02-22 22:03:44

    聪明的芭比特,淡定和谐的北欧,伟大的人文关怀……

  • 亚比煞2010-12-05 18:47:40

    Hallelujah,感谢祢付出一切来先爱我。从此令我懂得爱是那么美好,我永远不必畏惧它。

  • DeckardYang2021-12-28 10:09:12

    【3.5】#2018欧盟影展# 每次看宗教题材电影总会一知半解,不过后半部分法式晚宴实在是太精致。

  • 周鱼2010-07-16 16:30:55

    失望 所谓盛宴 一点都不活色生香啊 太不优雅太不视觉冲击了 就看到一群饿鬼在话唠 比起《饮食男女》 太差了 而且还是个要命的宗教片 居然还有画外音这样传说中的东西。。额 MY GOD

  • 胤祥2012-04-04 00:44:56

    还是陆绍阳老师课上看过的。宗教感极强。艺术家大厨的愿望与身体愉悦带来的心灵升华。摄影很棒。

  • 狮子2018-10-21 22:31:23

    2018年欧盟展-04,Moma。就算是87年的老片子,节奏缓慢还有文化背景的差异,但“美食改变人”的主题是普世的。再加上,那个年代拍电影没有那么多特效,前半段朴素后半段华丽,观看的时候情感也被带动起来。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样古典的片子看起来挺累的。

  • Mr. Infamous2018-11-04 22:08:13

    片头惊见毕比·安德松的名字,又见是北欧宗教题材,感觉伯格曼老先生乱入。但眼拙如我,安德松没找到,却在这看似简朴实则压抑的小世界里,感应到伯格曼少有的暖意。那一顿昂贵的法餐,比宗教的心怀要大,比人性的粉饰要真,太华美了,太有力量了,流光溢彩得,可以把那些蹉跎掉的岁月,嗟叹过的纯真,全给照出打脸后的高洁。真的,一转眼耄耋,怎么舍得画地为牢?@欧盟影展

  • 小斑2017-07-03 23:41:46

    故事很简单,人物也很单纯。食材跟做菜的工序跟满汉全席还是完全比不了的。但最后看他们吃饭,莫名会生出一种“感恩”之心。这世上选择清贫坚忍一生的,选择将毕生财富花在一顿饭作为报答的,单纯把自己最好的部分献了出来。是恩典。在里面游荡的宗教,倒不那么起眼了。

  • 白色条纹2021-02-13 00:43:52

    想看2483。细腻婉转,冷静克制。并非纯粹的宗教片,而是借由虔诚引发的美好化学反应。作为高潮的法式大餐,将一切包裹在其中通过食欲绽放出来。

  • 米粒2016-11-13 13:05:01

    美食能让人的心灵进化,消除阶层的差异(不论是谁,在世界的哪里,都能一同享用最高级的法式大餐),让人与人,甚至人与上帝都贴得更近— 这不是夸张,看完这部美好的电影,就是这个感觉。影片的后半段全是做饭、吃饭,完全看不够,垂涎欲滴呀

  • 小乔2018-10-21 22:36:31

    一生的坚持、遗憾、清贫、禁欲、纠葛,被一顿美食、一瓶美酒慰藉了。

  • RYZ2020-02-02 17:31:56

    古典优雅。既可理解为美食能教化人性,又可以说人在解决了食欲之后才会反思自己的道德。村庄作为净土,同样存在着人性的虚伪;全身心投入宗教的姐妹,同样有着常人有的欲望。

  • Bla©kie2018-11-30 00:09:22

    好久没看过这样简洁隽永的电影了,想起某文里看到的一句话“你是一首西贝柳斯协奏曲,表面波澜不惊,其下暗流涌动,还带一丝浪漫情怀。” 大概技艺的最高境界就是臻于化境,止于至善。观后回味,想起金代画家王逵花费十年用超凡界画技艺给五台山外围偏僻的岩山寺所绘制的精美壁画,应该也是巴贝特和两位老小姐这样的故事。

  • 空羽2011-04-18 15:36:07

    用食物来做武器,很讨巧,但有失公允。

  • 咚咚tomato2018-10-21 23:56:56

    一群偏僻小镇的禁欲主义者将自己的追求都诉诸于信仰,却被大厨巴贝特的法式大餐强势冲脸。约好只谈信仰不谈食物但却在口腹之欲的持续冲击下不断改变着信仰语言的设定简直太有意思了!享受好的美食就像谈了一场恋爱,民以食为天呀~

  • 青黄不接2018-11-25 17:32:30

    没想到是部如此温柔的老电影。 我猜想的drama撕逼统统没有,如此温情的一顿法餐。感到羞愧。 故事性和人文关怀兼具,对于清贫一生基督徒的心灵探索。选择和坚守,一次突发事件带来的内心冲突消解在人物里。 值得再看。

  • 普乌2018-09-26 10:30:58

    我相信《巴贝特之宴》最动人之处不在于描绘出美食改变了一群僵化的天主教徒,让他们感受到了神的另一种旨意。而在于展示了巴贝特这位艺术家所拥有的自由的魅力。这种自由可以让她平静回首曾经富丽堂皇之奢华,也可以让她泰然面对眼前异乡小村落之清贫,甚至能让她把足以再次扭转自己生活处境的1万法郎都全部砸到一顿饭上(这就不是俗人能做出来的事)。相信这顿法式大餐带给巴贝特的富足感远非1万法郎能比。拥有这种自由,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何时能拥有这样的自由感,你就可以像巴贝特一样自豪的说出“艺术家从不会贫穷”。

  • Lycidas2018-11-10 20:19:39

    重看。总算找到了比比安德森!“这幸福让我心颤抖恐惧” 偏就唱的是《唐璜》,唉…… 忍不住为Papin先生的长信心碎,想着远方切切珍惜之人大概早已子孙成群,其实彼此都是只影向孤灯各自落寞。或许真是如此,或许不止身边之物,甚至毅然拒绝的一切上天也早已赐予你,再有一天转身遇见,总可以相视抵千言。

  • Morning2021-05-31 23:48:37

    好幸福啊!前半部分在写人不是写事,因为后段有大事,50分钟之后才开始写这个宴会,这是我看到的拍得最朴实、祥和的盛宴,在这个电影,在这个盛宴中,我看到了关于宗教最平和的诠释,那些人们绯红的脸在畅谈,说了很多很多话,有关于前面故事的,有关于未来的,也都和信仰有关,但在这个宴会里,他们同时信仰了食物和同伴。这个电影让我感动,我觉得人类是非常渺小而平凡的吧,但是作为人类能像这样活着也就好了。

  • 纪月航2013-07-03 15:02:17

    节奏缓慢而不沉闷 一场法式盛宴来报恩 却不仅仅是美食这么简单 这场盛宴仿佛是一次释放 一次荡涤

  • 大兔子2022-05-02 15:11:17

    平静叙事,有条不紊展现食物、美酒对人的情绪波动的感化力。已故牧师的两个女儿,收留巴贝特,并对周围的老信徒们照顾有加,巴贝特为报答二人,特意做大餐款待老将军和老信徒们。各种红酒交相辉映,各种甜点、蔬菜、肉蛋轮流上桌,美丽歌喉成为绝唱,人们发表赞美之词、留下真诚祝福。景美,人更美。

  • 九尾黑猫2014-02-24 14:49:41

    三星半。爱情宗教与信仰,包罗甚广,却始终淡淡的,更像是寓言。哪个也未能全部涌入心田。

  • Nakedself2006-05-31 20:04:59

    这是简单得有些奇怪的故事逻辑,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女人的来龙去脉,重点是,她给这个单调的小镇和它乏味的传统带来了盛宴——那是一次味觉的冒险。

  • bay1352018-11-04 17:55:30

    真是一场奇妙的观影体验,看的人直咽口水的同时又心怀感恩。影片画面古朴迷人,一派古典气质。如同塑造一个特别美好的事物,最后摧毁它引发的悲剧力量一样。这部影片反其道而行之,相当长的时间营造出一个单调又封闭的村落环境。最后借助美食的力量给村子里完成一场脾胃和精神上的洗礼。这种剧情,我觉得完成起来比悲剧结尾来的更难。最后巴贝特说的那句艺术家从不会贫穷,格外有力。

  • 萬和生2013-07-27 00:33:29

    这真是一部让我感动的电影,讲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爱与宽容,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美食带给人的愉悦感升华出来。

  • 塘坑一姐小渡边2016-11-06 16:49:57

    昨晚开始看这个片子,下午看后半场。一边朝嘴巴丢五颜六色的什锦果仁豆子,吃掉三块儿凤梨酥,喝了一瓶冰可乐,吸了半管浓郁的巧克力酱,啃完一个苹果还剥了一只蜜桔

  • 碧落亦然2018-12-16 20:38:14

    比想象中还要有趣的一部片子,生活的细节是把人灵与肉所相连的一种神奇力量,如餐中酒的甜美,这般甜美若没法觉察,那么生活中感知的愚钝也必定是与之随行了……

  • zzy花岗岩2013-03-04 21:12:33

    美食与宗教,升华内心,回味无穷。艺术家不会贫穷~

  • 橘 きよあき2016-04-29 23:22:26

    2016-04-18 太多冗筆。將軍是搞笑役嗎…

  • (๑⁼̴̀д⁼̴́๑)2018-06-20 23:41:52

    本片根据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纳森的小说改编而成,荣获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大奖,并获得1987年第40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奖,以及1989年第46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mazzy2012-10-24 23:36:17

    沉醉于其中味道丰厚的生活哲学和人文情怀,这是一场心灵的饕餮盛宴。

  • 枯藤和老虎2022-03-23 11:52:32

    关于食物最好的片子之一。 现在看这样的电影恍如隔世,也确实是犹如隔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影开始越来越注重“故事”,在各种技巧的(板块式结构、多线叙事等等)强调“故事”的重要性。电影的“故事”固然很重要,但我觉得那不是电影的全部。但现在似乎是把电影只分为两种:“商业片”和“文艺片”,在文艺片里才会这样。我觉得这种分类就很可疑,似乎说不是强情节的电影不在乎观众,会赔钱!为什么会变的这么简单粗暴?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个没太细想的猜测,是从90年代开始的。随着苏东解体,世界变成了单极。米国文化代表着唯一正确的方向。那之后的电影就开始集体向着好莱坞的方向走去,硕果仅存的欧洲电影节变成了博物馆的猎奇展览。回忆了一下看过的电影剧作理论书,感觉80%以上都是好莱坞编剧(或者导师)们写的。

  • 懊恼的土豆™2012-06-15 15:34:00

    宗教要达到的目的,即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心灵的满足与安宁,靠着履行苛刻的禁欲教条未能实现,而一次耗尽积蓄的盛宴却让人们体验到了天堂般的极乐,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 悯笈2012-06-21 12:35:34

    好多年以前在青年DVD手册上知道这部片子。。冲着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 Shariar2014-05-22 22:48:14

    all my passions and peaces just come from the truth and the food,not!any!more!so, other things,please ,get away from me,thanks(...but with my soul.. I know,in this beautiful world,everything is(all things are) possible)

  • 信电影得永生2013-08-01 22:32:16

    实话说,前半段看得昏昏欲睡,找不到重点,平淡得一塌糊涂。从巴贝特中了一万法郎后开始转折,柳暗花明,高潮连连。一个吃货眼中的电影:这绝对是一部法国大餐植入广告。禁欲的人们有机会享受到美食时也克制,但舌头不会撒谎的,即便满嘴仁义道德的话。结尾好升华。法国大餐,物质精神双重享受。

  • 松野空松2019-08-07 00:19:32

    7.6 用如此让人感到舒服的方式批判宗教的清规戒律,偶尔的人间烟火,高级佳肴会让人更懂得珍惜,幸福的产生也会让人变得更包容慈善

网友评论 (0)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