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勉强糊口的英国矿工组织一队全男班的业余铜管乐团,在音乐中找到开心,可惜由于矿场面临倒闭危机及一名年轻女子加入,使到这群业余乐手优心忡忡,再无心奏乐……
电影讲的是工业化带来的采矿工厂倒闭,社区潦倒,为生活挣扎的人们依然追求尊严和音乐的理想。
“虽然我们的世界已经崩溃了,但是我们还要坚持这最后的体面!” 在《桂河大桥》中,坚持这种体面是精英军官;在《奏出新希望》中,精英阶级(管理层们)已经不体面了,但工人阶级还在坚持体面;而到了《光猪六壮士》里,则是“艹,连这个国家都不要脸了,我们还要啥脸啊!”
百感交集不知从何说起。矿灯虽然熄灭了,但希望永存。"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令人惊喜 没有老头走上领奖台发表一篇光辉的演讲然后就能把矿场赢回来的狗血反转。We fought and lost 但是希望还在
2017.5.13 看炸裂了!敌不过的是命运,奏响的是希望。小镇的天好象总是阴郁的,但管乐团的声音那么激昂振奋,好几次震得老朽眼泪哗哗的,尤其是医院外的那一曲和最后Danny的讲话。(小Ewan好美...
笑中带泪是英国这些工人阶级电影的共同特点。片名和片子本身都让人感觉有些心酸,因为它有多幽默、多“励志”,失业的工人们就承受了多少苦。丹尼最后的演说才是关键:音乐不会带来所谓希望,表达愤怒(“为什么列农死了,撒切尔还活着?!”)、团结一致才会。年轻的Ewan太好看了...
人除了现实生活之外总要过一种诗意的生活,但当为两餐谋已经迫切到劈头盖脸时,坚持那份诗意又谈何容易。感觉ewan有刻意增肥一点,萌萌嫩嫩肉乎乎,好想捏。最后Danny说的一席话很感人,可是作为一个学金融的,不得不说撒切尔政府当时的改革实在是福泽后代,能有这样一个顶住一切利益集团压力,以钢铁般意志强行推进改革的首相是英国在新世纪还能够立足于国际舞台的关键。然而这个过程中,每个鲜活的个体的生活、家庭、信念、被摧毁又是如此无奈。
今天家庭影院频道放的,之前没听说过这个片子,只是看到伊万就没换台。看到后面一边为他们艰难的生活感慨,一边又对这帮乐手心随情起。令人感动的一个片子。五星。
最近六十多岁的老妈加了小学同学群,没几天就全部联系上,办了同学聚会,三十人的聚会,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老爸说我们小学同学就不可能再聚,老妈这种铁路大厂大院里的孩子们就有这种凝聚力,说完这话,我一下想到这部电影,当年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下班一起回家,有人骑自行车,有人走着,聊着工作乐队家长里短,他们也有各种缺点,各种问题,可到了真事上,为了理想,不在乎面临关停的厂区,不顾及家中的潦倒和难处,他们只要在一起就有一个力量支撑他们一直前进,这种力量只有产业工人才会出现,就像多特蒙德盖尔森基兴的主场无论球队成绩如何都山呼海啸气势逼人,这是一种传统的延续,写入骨髓之中,不同于农民,手工作坊,学校的学生,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不是随便一句话,这种力量影响着人的一生
看的国配版,太恶心了,不然应该会觉得更好看的!故事背景不是太清楚,结尾也有点潦草。但是乐团很让人感动,特别女主刚来时候的第一次合奏,罗德里格斯协奏曲,好听得让人起鸡皮疙瘩!另外,伊万年轻时候真是水灵啊~ 4
命运为他们谱下的可能注定是一曲悲歌,但他们却尽自己的所能把这奏成一支进行曲。90年代优秀的英式工人题材影片共有一种幽默戏谑又粗砺辛酸的独特气质,本片亦是如此,无望中的坚守演绎的不是败者复活的神话,而是纵然失落仍昂首并肩的尊严,这也让最后的讲话和巴士上的演奏透出动人的庄严。铜管曲目为主的原声出色,几场乐队合奏段落的处理显功力。工人群像的塑造各有鲜活,一直很欣赏的皮特·波斯尔思韦特表现依然出色,史蒂芬·汤普金森演出的Phil最为出彩。
从来没觉得管弦乐这么好听!后半一直在掉眼泪,矿工的头灯是点燃寒夜的火焰,声响能遏住行云。这才可以理解撒切尔对于一代英国人是怎样的形象,以及一四年那部Pride接的是怎样的传统。北部口音好听到爆炸,只有年轻的小娟毫无演技哈哈哈哈哈。
不仅有嫩嫩的婴儿肥伊万,静下心看绝对是好片子,八十年代的英国煤矿工人,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的下岗浪潮,不同的国度,同样的时代悲歌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