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贩皮之人
主演:莫妮卡·贝鲁奇,肯·德·布沃,鲁伯特·韦恩-詹姆斯,胡萨姆·查达特,亚亚·马黑尼,Saad Lostan,Wim Delvoye,Adrienne Mei Irving,Najoua Zouhair,Nadim Cheikhrouha,Dea Liane,Marc de Panda,Jan Dahdoh,Montassar Alaya
导演:考塞尔·本·哈尼耶
类型:剧情
年代:2020
发布:2021-09-02
他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并迅速在博物馆展出,叙利亚难民萨姆很快就会意识到,出售的不仅仅是他的皮肤。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影片(提名)考塞尔·本·哈尼耶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男演员亚亚·马黑尼
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首映2020(提名)考塞尔·本·哈尼耶
视听准确到位有穿透力,略显生涩的工整。焦点等人进入捕获,一种宿命感,就像命运安排的浮士德,对着视频里的远方孤独的回声,一种孤独感,环形镜子画廊,一种无尽感,品位不怎么样的富人收藏着如此先锋的作品,一种讽刺感,同胞的奚落,机构的维权,情敌的攻击,嫉妒的升级,人性的虚伪,耳机外的世界是唇枪舌剑,炮火连天,文明世界的艺术藏家被一个耳机吓得仓皇逃串,杂踏自伤,另一种讽刺,一个人因为一句自由而变成囚犯,逃出身份变成欧洲世界的透明人,又因变成一个商品而获得自由,更大的讽刺…看电影的过程中让我想到演员,或者说是想到了蔡明亮的李康生。比进入体制更差的是被体制忽略,就像一个中国艺术家说的,年轻就要折腾。也许,这是所有成就的缩影。
《贩肤走卒》的故事也许是93届奥斯卡五部提名国际影片中上限最高的,但也许也是执行的最差的。能从影像中感受到创作者对符号的创设,也能感受到新奇的视听体验(有一段打电话戏靠人物走位来完成声道变化很有趣),一个猎奇艺术故事加入爱情线也增添了商业观赏性。但分析电影对其核心主题的探索,却是浅尝辄止的,影片甚至没能有成效的建立起主角关于自身身份与艺术概念之间的内心矛盾,所以故事自然也没有办法围绕这一点进行深度展开,最终的矛盾解决其实是爱情线的收尾。然而爱情线中对反派第三者的描写又无比片面,更使得整个爱情故事看起来既单薄又虎头蛇尾,最后结尾的大转折与巧妙呼应增加了一些观赏的快感,但又进一步削弱了电影本身就没能建立起的现实感。
先是难民 再是艺术 难民身份永远是这件艺术品的第一个头衔 但当难民变成一件艺术品 被展出 被贩卖时 那个时候它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本拥有的身份 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而这个身份好像也不再存在 此时的自己 不再是难民 不再是艺术 也不再是人 而只是一件商品 开始签证是他的自由 背后的纹身是他的自由 而最后男主扔掉了过期的签证 洗去了背后的申根纹身 他终于脱离了商品的头衔 重新做回了人 那时的他好像又感觉到了更多的自由 但最后回归本心但回到战火中的他真的自由了吗 此时被千万人摄影机新闻一览无遗的他真的自由了吗 或许说除了他之外有其他人自由吗
个人认为影片质量和内容都要明显优于[少年的你]和[酒精计划],不知道为什么观众似乎没有买账。从难民成为艺术品,一个活生生的人类,为了摆脱“叙利亚难民”的未来,能做多疯狂,多舍弃自我,甚至成为“国家耻辱”的事。其对当下难民潮的讽刺,相当尖锐。而影片也将一大部分比重放在“艺术品”本身,即便作为一个真正的活人,也经历了伟大艺术品都要经历的,被创造,被展览,被贩卖,甚至被毁灭的过程,其对当下某些毫无意义的所谓的艺术和与其相关的诸多为了提高其价值而做的行为,也是极为讽刺的。
内涵丰富深刻,不只是难民问题,各种问题,难民身上被画上申根签证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讽刺,像屠宰好的猪肉身上盖的戳,想起了英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圈地运动,人们被迫离开土地进入工厂做工,难民也是如此,被迫离开家园沦为西方人的工具和赏物,艺术在这时仿佛成了政治的帮凶,世界真的要因为意识形态而分成自由和专制两大阵营吗?其中有两个镜头印象深刻,一是男主掏出耳机线作引爆炸药状,二是结尾男主假装被极端组织爆头而重获自由。叙事上有瑕疵,但是不得不佩服奥斯卡选片的格局和层次
商品的流通大于人的流通,在萨姆被塑造成艺术商品时,他作为“人”的身份本质被抹杀和消解了,资本的茹毛饮血,让他再一次降格物化,成为流动的出卖的被剥削型奴隶,尽管披着艺术的外衣。里面有趣的几个点:1.我们被物质化,宁愿崇拜一块皮肤的价值(被以具体金钱数量来衡量)而完全忽略人的灵魂。2.艺术已死还是艺术转移的问题。3.艺术在什么样的语境里和被什么人评述比艺术品本身更重要。4.获得声名鹊起的造势手段之仁仁智智。3.5
2021年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提名名单:《酒精计划》丹麦、《艾达,怎么了?》波黑、《少年的你》中国香港、《集体》罗马尼亚、《贩皮之人》突尼斯。—— 可惜我喜爱有加的《阳光普照》落选了!个人看过的入围短名单作品还有《亲爱的同志》《江湖医生》《我们俩》《名侦探赛大爷》《太阳之子》,都比这部《贩肤走卒》来得喜欢。—— 呃,今天才突然发现豆瓣第93届奥斯卡奖的奖项页面和颁奖典礼条目都消失不见了。
7.4 蛮有新意的题材,从成为艺术品这一角度审视了难民在社会上的地位与生活现状,歧视无所不在战火也永远无法停息。这片子用出色的配乐和优秀的摄影展示了一场精彩的视觉演出。不过缺点也是蛮多,持续过浓的滤镜让画面在昏暗场景模糊不清,剧情上偷工减料对感情线和配角刻画的严重失衡,这也让电影的剧情止步在了尚可的层次。整体还是偏前卫了,如果能有个好剧本效果肯定会棒很多。
高级的难民题材,结合了身体、国别、商品与艺术品、当代艺术批判等丰富的话题,有点像前两年戛纳金棕榈影片《方形》。不过,用爱情线来贯穿全片叙事的做法比较俗套,无法在复杂的话题里提炼出一针见血的观点态度,尽管以一个耐人寻味的剧情反转的结尾告终。作为入选今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最后五强,这再次证明了难民题材在当下炙手可热的程度。
第三世界难民故事只是个俗套的爱情童话故事,isis还被拉出来溜了一下,艺术家说到底就是个西方世界的商人,商人要保证自己的盈利,开发了实验室皮肤也是为了钱和社会地位,倒是贩肤之人利用恶作剧戏耍了西方人同事顺利回到自己的家乡,艺术品到最后也不过就是钱。影片本来有着很好的立意,可惜导演好像根本没野心说大说深,浅尝辄止,也挺好
本片的创意性很强,作为人没有自由,但是作为商品,他可以走遍全世界,对制度的讽刺充斥着全片。一个叙利亚难民,被物化成商品之后反而被天价拍卖出去,以这样的一种社会新闻展开的剧情,本身就是争议性十足的话题,而导演的镜头中不断罗列出象征符号和特写构图,也是在努力展示这个意义。可惜的是多余的爱情线,把戏剧性冲淡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时代。如果你是叙利亚人、阿富汗人、巴勒斯坦人等等,你就是不受欢迎的人。筑起了墙。而我要把萨姆变成一件商品、一幅油画,这样他就可以环游整个世界。因为在这个我们生活的时代,商品的流通比人类的流通容易得多。你知道比成为体制的一部分更糟的是什么吗?就是被它所忽视。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