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天才钢琴手的拉娜,为了相夫教子放弃了大好前程,却没料到此后人生却不如计画中的顺利。在六十岁生日当天,也是她的儿子维特首场钢琴独奏会,当发现儿子没有邀请她,反而离异多年的老公和新女友被受邀前往时,她暗自准备一场行动,让这个寻常却又特别的日子,有个出人意料的开始,而随著独奏会时间逼近,也慢慢揭露三人之间多年未解的伤痕。
第5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奖 评委会特别奖扬·奥勒·格斯特
第5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奖 最佳女演员科琳娜·哈弗奇
第5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奖(提名)扬·奥勒·格斯特
曲目单上要有舒伯特、肖邦,却和《温蒂妮》一样使用了巴赫的协奏曲,是怎样的情绪,我认为一定会有理性和秩序,不允许出差错,不仅不允许其他人犯错,对自己的纠偏更是不肯放过;其次是对“至善”的追求,认为“普通”这个词是一种羞辱,没办法拔尖,比死还可怕,所以会挑战各种高难度,心和手的合一;再次是天份,一旦没有通过有关天份的测试,一切都是白费力气,不赞同笨鸟先飞,也不赞同后发制人;最后是控制欲,叫所有人服从自己这一套规范,而其他人都是错的,世俗的掌声和认可都不重要,她认为,仅仅是世俗的审美体系中的掌声和认可。甚而至于,连儿子对母亲的感谢她也不领情了。这样的母亲太辛苦了,不肯放过别人,却更不肯放过自己,要么是早期的过份在意权威的评价,要么是晚期的过于自我为中心。可是,又不忍心忤逆她,她代表了最高准则。
“Lara”译成“劳拉”可能更好吧?如果一个人在很多年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人生的失败,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如果当你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已经60岁了,你会怎么办?轻信导师的话失去了做钢琴家的机会,因为刻薄没有朋友,亲人疏远,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待见自己,自己的儿子都不喜欢自己,原本高傲的她最后只剩下孤独。到底要不要在60岁生日这天结束自己的生命?导演并不只是想要抨击这个角色,除此之外恐怕还有一丝同情,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导致她人生悲剧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她个人的问题。在如同宣泄一般的琴声结束后,认识到自己可悲的人生该如何继续。
伤痕这东西,每一天都会有,仿佛每一次都会抚平抹去,其实所有的划痕都还保留着。。。人与人之间相处已属不易,更何况相伴一生的家人呢,孩子和父母之间,需要什么样的距离,该保持怎样的空间,用什么的感情,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父母也不能左右我们,所以啊,那么多家庭里的矛盾。。。影片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女主一个人出现在各个场景中,无论哪个角度都透露出深深的孤独,无人理解即使最爱的儿子,最后那首喷薄的钢琴曲,像是一直没有爆发的压抑,向身边所有人大声呐喊。。。还得有点才艺啊,不然孤独了都没法宣泄。。。
我很想回去过青春期,因为我逐渐意识到,每个失去光辉的人,都是在某一时刻崩塌中彻底放弃的。如果可以,我想回去让这个点造得再高一点,生活难以企及的地方,想创造更多能抵御这个点发生的美好经历。我当时的爱人,他有这个潜力,是我也太小了没好好爱他。如今眼睁睁看着这个点已经发生过好几次,我不相信自己永远都能逃离,为此我……我只能说我理解拉腊,只为她可惜。里面其他人,只比她幸福些,也没好到哪去。我喜欢追求拉腊的爷爷,他有光辉,可爱。#飞机影院打卡
微表情演技无可指摘,电影略沉闷。从头至尾观众视线下的女主角茕茕孑立,拉腊对家人的刻薄折磨,和对周边人拒人千里的冷漠气场,与她内心失去的人生呈对立的煎熬。电影追踪她一天的际遇来说明其中的缘由,这样的叙事技法很成熟,由个体情绪衍生到社会现象,博取观众对女性为家庭失去人生的思索,是同情还是不以为然。我觉得天朝妇女是更能理解拉腊的心绪。
曾被誉为天才钢琴手的拉娜,为了相夫教子放弃了大好前程,却没料到此后人生却不如计画中的顺利。在六十岁生日当天,也是她的儿子维特首场钢琴独奏会,当发现儿子没有邀请她,反而离异多年的老公和新女友被受邀前往时,她暗自准备一场行动,让这个寻常却又特别的日子,有个出人意料的开始,而随著独奏会时间逼近,也慢慢揭露三人之间多年未解的伤痕。
她买下剩下的所有票,送给不同的人,有曾经的同事,老师,母亲,甚至陌生人,仿佛在这一天里,又与自己过去的几十年人生重新相遇,不免会揭开重重伤疤。是执迷,是懊悔,又或是激情?近两年的许多口碑电影,会比较关注女性生活中琐碎的片段,故事本身并不宏大,但一件又一件小事却在讲述着人生的压抑、无奈和茫然。
一部精致而张力十足的电影,用一天的时间来呈现女主的一生,这是一个big small story,情节非常简单,但每个转场和迷你剧情的展开都像一部精彩的舞台剧。女主演员演技太棒,非大开大合的表演,仅在微小表情和肢体动作中呈现的情绪足以打动人心。
这个妈妈真不讨人喜欢,把自己未成就的事业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倒是直言不讳,但是没几人愿意听真话,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得承受了多大压力?如果不是爸爸,估计早就退出了,最后那个音乐教授说的,有天赋的不少,但与我无关,只有心理强大的才能成才。
钢琴是我在德国看演出时候音乐家最爱的牌子C·Bechstein,绝对高水准。从头到尾给人一种精致的无聊感,但看完又觉得张力十足。女主的感情是丰沛又复杂的,她的爱夹杂着自己的心酸历程,后劲十足的收尾干净利落又残酷无奈。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小时候自己遭受打击,不折不扣的还到了儿子身上,不管已经多成功,但最想得到的还是母亲的肯定。以及虽然你说某些话是为了别人好,为了激励,但别人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根本就理解不了你的真是意味。
可能是因为,民族,文化,艺术的隔膜,感觉不到有多好,反而感到一丝沉闷和肃杀。最感动的还是母亲默默买了剩余的票给儿子做宣传,嘴里却口是心非的说儿子的作品装模作样,儿子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把它献给母亲作为生日礼物!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