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poiled schoolgirl runs away from home, gets pregnant while hitchhiking, and ends up as a fashion model for a pair of beauticians who like to photograph women committing crimes.
全场观众笑声不断 —— 既然是Cult,应该所谓女权主义者观众也有点幽默感?十年前看《粉红色火烈鸟》,还不知道啥是Cult。Divine演技还是相当不错的,没人能Camp到他这个程度又感觉很适合他。
重温!这次居然看出了一丝蛋蛋的忧伤来,沃特斯的地下电影总能准确地把握70年代美国社会氛围,一个被毁掉的女人,对嬉皮士文化、同性恋文化和药物文化的影射,主题为“罪恶与美”,准确地揭示出社会愚智化、暴力化倾向,批判意味浓厚,猎奇的剧情和癫狂的人物是对好莱坞粉饰太平的终极反抗
《女人的烦恼》是艺术,金句频出的硬核艺术。它的影像,就像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跟《梦露》,看似形象具体,脉络清晰。但其背后,蕴含的暧昧态度,似乎更值得思考和玩味。 藉由或通俗或恶俗的内容,达成尖锐深刻的讽刺。同时,这些内容也是“应和”观众,让作者获得商业成功的手段。因此观众也成为作者讽刺的对象,他借主角道恩之口说道:“我是为你们(观众)杀人,没有你们,我的事业不会走这么远。” 观看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恐怖故事,消除困扰自身的无聊。我不想用“消费”这词,因为很多人不会承认自己在消费,只会说“我在看”。 片中有句歌词很有意思:d–i–g,意味着“看”;d–i–g,意味着“凝视”;d–i–g,意味着“瞧”;d–i–g,意味着“怒视”;d–i–g,意味着“用你的双眼”……
有什么理由不给JW满分的嘛?一个悲惨女人的一生。It's you, Divine! Your smile is so beautiful!
7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约翰 沃特斯。地区性的电影制作者,关注那些很少出现在银幕上的领域。影片把巴尔的摩表现得像是一个坎普式的培东广场。无资源
开头的good girl的刻板印象真的笑死!以前把粉色火烈鸟当作cult片看 现在才知道原来借由这些作为寓言隐喻并批判了很多美国社会问题。 john waters不愧是上了几周电影学校就退出的人hhhhh
以前是惊世骇俗,现在看是常规欧洲文艺片配置。嬉笑怒骂的讽刺下,是美国底层阶级最传统,最经典的悲剧。沃特斯一面讽刺着主流社会的剥削与审丑,却又明白他讽刺的审丑情绪是他成功的所在。Profoundly sad and Sadly profound.
导演戏仿了麦克卢汉“女人要扮演60种角色”,夸张的让女主在一天内扮演了售货员单亲妈妈脱衣舞女郎站街女小偷和绑匪六种角色。上流人用“身份”控制下流人,下流人面对身份缺失所产生的焦虑和暴力是影片的主要内容,被硫酸毁容后的主角就像是摄像机前整容/戴上面具的明星,为艺术献身极为讽刺
第一次看John Waters的片实在是恶趣味得让人欲罢不能。片头片尾曲好好听,每个角色都有强烈性格,极度反当时的好莱坞传统电影,先锋到不行。讨论的话题也是激动人心,探讨模糊的性别界限,什么是对的女性之美,什么是正确的身为人母,一切看似疯狂却又充满了讽刺,最后又不免对主角Dawn有同情之心。
根据马克思这一套话语体系走下来,现代主义艺术应该算是现实主义的对立面,是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的末路,社会意义被完全消解。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所谓假丑恶的外壳下也完全可以蕴含着尖锐的批判,而反之,社会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如果操作不好也会沦为假大空,失去生命活力。这值得我们思考。
看似肮脏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嬉皮士、同性恋、以及社会边缘人士的生存群像。突然有点佩服约翰•沃特斯这名导演,看似致力于拍摄污秽肮脏的情色电影,但若仔细品味,那影像中流露的确是对社会上少数人和异见者的悲悯与同情。
看似肮脏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嬉皮士、同性恋、以及社会边缘人士的生存群像。突然有点佩服约翰•沃特斯这名导演,看似致力于拍摄污秽肮脏的情色电影,但若仔细品味,那影像中流露的确是对社会上少数人和异见者的悲悯与同情。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