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对好友,她们是同是20岁的伊尼德(索拉•伯奇 饰)与丽贝卡(斯嘉丽•约翰逊 饰)。虽然她们性格十分迥异,但她们还是常常待在一起,讨论发生在她们周遭的人与事物,她们向对方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或褒或贬。就这样一直如此,持续着她们的友谊。
两人开始疏远是在高中毕业以后。丽贝卡开始工作了,伊尼德却想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学业,两人不太同步的生活开始令双方的价值观产生了变化,她们身边各自有不同的人出现,有各种不同的事情发生,现实把她们从彼此的生活中渐渐拉走了,生活又将会为她们带来些什么?
看的过程一直很迷惑,哪里来的幽灵为啥要叫幽灵世界。青春的孤独与标新立异又不可一世,当我们无法融入循规蹈矩的世界时,或许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幽灵,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透明,又或许周边的人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幽灵般的存在,我们终究还是坐上属于自己的孤独末班车,独自生活。
《幽灵世界》是两个女生的青春,跟片名《幽灵世界》没有丝毫关系,导演的聪明之处在于拿人生转折点讲故事。在诉说这对好姐妹无聊的青春暑假之时。看起来这个故事很无聊,但是就在你一不留神的时候,整部电影已经慢慢流走,留下你对着银幕反应好久才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影片以现实生活和很真实的人,没有煽情的故事,没有绚丽的画面,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朴素得直指人心,也体现电影了对现实生活的乐趣。
看到一半很不耐烦。她仿佛不知道自己在反抗什么,为什么反抗。只是想要与众不同,笨拙地想与一切稍可称为“正常”的人、社会、人生轨迹划清界限。即使这种“正常”有着对生命中各种琐碎美好的热爱(虽然的确有操蛋的部分,比如艺术课)。于是我会觉得幽灵世界这一片名有些过于愤世嫉俗。它将世界解读为自己的对立面,又自我为中心的把他人当作幽灵予以否定,于是自己的行为与混乱不堪的想法仿佛就可以被正当化。可是真正的幽灵,那个真正缺乏生命激情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她。最终她只能自我放逐,从世界消失,变成真正的幽灵。
就像最后带走伊妮德的那趟公车,我也想要在另一个地方重建幽灵世界。索拉伯奇的表演堪称精彩,这样一个放肆的小姑娘最终被现实击溃,周遭繁杂的声音不断冲击她的孤单,无处可去,只有逃离。我们的青春终究会瓦解,我们也终究会变成车窗上的水汽,消散在夜色里吧?
两个小女孩的高中毕业,生活在等待着她们的选择,你可以屈服于生活,你可以走自己的路。若如大家所解读的一样这是青春的迷茫,这是成人世界与幽灵世界的隔阂,回想起这部电影内心便是苦涩,是不是长大了就意味着要屈服,要妥协?是不是长大了自己就不是自己了? 高中毕业的他们,迷茫无助,父母不理解,朋友不理解,就连自己都不理解自己是在干什么。找到一个人喜欢,或许是个好办法,难道这就是她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古怪的一面,你天性如此何必强迫自己改变它使我们成为一个普通人,坚持自己的独特太难,太难了。
有是一部Citerion上本月要过期的电影... 看完这部,你会觉得,美国的teen comedy在过去二十年中毫无进步,唯一几部可圈可点的作品,例如Juno,也并没有能超越这部20年前的旧作,难怪这整个genre现在都被英国人垄断了。除了少女时代的Scarlet Johansson之外,这部电影的各色配角都是老戏骨,各种意外,各种精彩。
01年的幽灵世界里,索拉伯奇的表演是那样的灵动活泼,和她之前在美国丽人里的表演是多么不同,而斯嘉丽当时还很呆滞,那时她的声线反而还是她的缺点,而仅仅两年之后,索拉伯奇出演了风雨哈佛路,却从此黯然沉寂,斯嘉丽却突然开窍,靠迷失东京闪耀影坛,好莱坞的浮沉真是迅疾而又奇妙
超级喜欢这个调调。美国高中毕业生的生活真是精彩。在Seymour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点小爱好、喜欢衬衫里穿件白t、长时间没谈恋爱想谈恋爱但出了门又手足无措了、遇到别人的引诱把持不住最后受伤的是自己、优柔寡断……喜欢Enid的怪异穿着。青年时期斯嘉丽约翰逊在这部电影里演出并不出彩。
人从学校进入社会时,是飞速成长的时候,在这个阶段所有已建立的联系都显得不再那么牢靠,且总要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足够强大,这阶段最容易感受到被孤立,空虚和迷茫,自己十多二十年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这点自信却在现实面前显得脆弱不堪。 其实蛮羡慕网络普及前的时代,人们在这种时候大多只得被迫成长,明白自己的定位寻求融入社会的方式,但网络普及之后人们突然之间多了许多逃避的方式,于是很多人就真的长不大了,这段迷茫期也是人最作最脆弱的时候,特别需要周围人带来的温暖和理解,然而周围的人并不能彻底的接纳自己,最终变成一种独特的矫情。 所以周围的人都是幽灵,而每个人都会变成幽灵。
这辈子也get不到寡姐的颜值了,哪怕她还是寡妹的时候就已经感觉长得过于成熟浓重到略显油腻了,看海报还以为是双女主戏,其实斯嘉丽是纯配角啊。完完全全是关于Enid一个人的青春故事,这个特立独行的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的年轻人,以及她如何遇上却又失去布西密这个灵魂伴侣的故事,至于瑞贝卡真的就和寡姐的长相一样完全跳过了青春时代。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带有极强的怪异式幽默,却又暗含了主角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全方位的孤独,直到到最后那个反高潮的结尾,才把现实的惆怅更加凸显出来。算是成为马尔科维奇之后,看过的比较惊喜的喜剧了
Thora Birch 在这部片中的表现比 Scarlet Johansson 出彩许多,有特别的名字、夸张的装扮、经常性的语出惊人、离奇的举止,诡异的氛围和那个年代的布景交织在一起,加上穿插其中难懂的艺术碎片,让这部电影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Seymour 由 Steve Buscemi 来扮演也再合适不过了。颓唐、文艺和古怪,那句 I can’t relate to 99% of humanity 或许击中了 Enid,这个有黑胶唱片收藏癖的独身老男人是这个世界完全意义上的“幽灵”,就像她一样,从未得以容身。 观影完毕,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一直坐在废弃长椅上等待公车到来的老人。写着“Not in Service”的长椅最终被遗失在这个小镇,人都乘着终于到来的公车离去,唯幽灵久留。
一个连续挂掉艺术课的艺术家,一个裹在茧里独善其身的老文青,一个不断融入社会并籍此长大的辣妹,还有一堆边缘人,单身爸爸、女巫老师、等车老人、双节棍怪蜀黍……旧日精华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流行文化日益咄咄逼人,生活被现实胁迫,自我泯灭于人群。可是什么才是自我,一时半会,难下结论。为什么是幽灵世界?导演说:"a ghost of what it used to be."——为斯嘉丽找这片子找了好多年,终于看到时,少女寡姐远不是最大亮点,大喜过望,大喜过望。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