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娣(李丽珍 饰)、绍东(李康生 饰)和明宽(谢君豪 饰),是生活在80年代香港的年轻人,命运随着时代大潮起伏。苏凤娣从小生活在艇家,因为一次盗窃事件认识了绍东,继而绍东爱上了苏凤娣;然而,苏凤娣爱的人,却是进步青年明宽。明宽有着一腔政治抱负,并努力帮助油麻地群众谋取利益。而 苏凤娣则默默在他身边协助其工作。
无奈的是,明宽和另一个女子结了婚。与此同时他和苏凤娣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并让苏凤娣怀上了自己的骨肉。绍东陪着她去深圳堕胎,陪着失忆的她慢慢找回记忆。原来,十几年来香港的政治运动已经化成历史,就在这些小人物身上轻轻碾过,成了他们命运的一部分。
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许鞍华
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许鞍华
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陈建忠
证明了香港电影在娱乐类型之外的新可能,虽说这种可能很容易被糟糕的市场反响所淹没,金马、金像奖双料最佳影片,许鞍华却说因为这部赔了很多钱,下面她只能拍一部能刺激市场的恐怖片好说服投资人她的电影不赔钱。凝重,饱满,手法多样,勇敢地让电影关乎政治,这已经是她所说的“层次更高的电影”,无奈市场环境容不下这种叙事语法创新,一句“看不懂”就砸死人,深层原因是老百姓对片中提到的历史其实根本就不关心。港片的俗,是因为它永远要低于观众,人们才爱看,人在俯视的时候最开心。如果高于观众,像这部,它就形成对大众的一种触犯,片中没有任何一个角色是用来取悦屏幕前的你我他的。黄秋生完美诠释出这个神父的儒雅,他的所有行动都是在社会范畴里的,却仍不耽误活在自己内心世界中。小康往李丽珍手里放一盒烟前后呼应真够神。4.5
镜头风格细腻绵密,叙事方式也很特别,两条线是慢慢交叉起来的,用小视角作宏大叙事,不懂政治的人看着还是有一点懵。但是邱明宽那么漂亮,虽然后来渣男了,但那样年轻的穿衬衫的知识分子大学生,说出“知道而不发声更是有罪”,谁能不喜欢呢。又翻了翻影评,我们头上总是悬着一把剑的,以至于不止提起,就连“知道”都害怕这剑猝然地落在头上。怕是应该的,但人也有不怕的时候。想起之前读《西南联大行思录》,那一批参军的学生。又想起《一百个人的十年》,那些上山下乡的学生——学生永远都是政治运动最容易动员的人,学生永远都是政治运动的牺牲品。知与行何者为先?如果怕知得不够多,就永远也迈不出任何一步,所以不要嘲笑说理想的学生。
年代性的东西敢拍就不是一般的胆量 能拍更不是一般的道听途说和自己生活的只言片语 对于导演个人素养的要求异常的高 当年彭对小团圆就是最好的佐证 大时代下几乎多数选择都是不同阶层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反馈者 毕竟以人为本 爱情也确实是多数的题材取向 因为用最简单的生活承载历史不容易让重心太偏离 许鞍华老师片儿里用神父这个意向性的概念和弱智儿童的旁敲侧击真的是拔高了很多 让这个结尾的韵味和复杂的情绪表达之丰满立体度让人惊叹 整片的结构和内部形象营造的也非常棒 确实是她最巅峰的几部之一 至于李康生 这片儿的时候31岁你敢信
某种程度上可以和《悲情城市》相映成趣,但侯的处理确实更加举重若轻,我觉得侯自从开始正儿八经拍电影时就非常“心平气和”,没有愤青过,但许鞍华和当时香港新浪潮呢帮朋友真的很愤青过,徐克更是早期戾气超重。黄秋生也是很愤青的。所以其实《千言万语》很难得,全片的呢种热血下浓得化不开的悲情和无力紧紧抓着我,“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我每天都在祈祷,快赶走爱的寂寞。” 我们没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青春是用肉身去撞击铜墙铁壁,最后墙还是那面墙,你不再是当年人,“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许鞍华最才情激荡的一部影片,整体叙事温柔、通透又不失诙谐,完美平衡了宏大背景和细腻情感,把大时代的风浪收进有些许滑稽的街头评书之中,同时将小人物的命运不急不缓地展开,把苦难、抗争以及生活中细微的浪漫刻画得无比真实感人,宏观与微观两条线在每一次社会运动当中自然地交融。片中神父一角令人难忘,他所代表的一种既执着又包容、既理想主义又入世的信仰,刷新了我对宗教浅薄的认知。片末男主为残障女孩复仇的拳脚,让戏里戏外每个人压抑的情感一股脑地宣泄出来。千言万语,举重若轻,目前最喜欢的港片。
因为还不够熟悉香港政治与历史,所以这部电影我看的不算很明白,电影拼接式的剪辑使得故事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但通片看来又能体会到导演将个人细腻的情感融于历史大洪流中的野心。对于影片中的人物,最让人动容的是甘神父,信仰基督,同时又是毛派,简直是中西意识形态结合的最佳典范。最狗血的大概就是苏凤娣的感情了吧。婚外情+堕胎,emmmm……女孩子随时都要自爱呀,不要去爱不该爱的男人,受伤最严重的永远是自个……
《千言万语》:理想主义的诗人最痛苦,譬如海子。现如今,港岛以及大陆,都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激情,大家都忙着生计奔波,无暇顾及任何琐事,革命十年的记忆或许早已忘记,人民于是选择服从。千言万语,到头来就只有只言片语,政治,革命,托派,绝食,那个年代只是激荡,却不曾开花。珍妹演技到位,虽然当时33岁了,但依旧清纯,凭借此片获封金马影后,也是名副其实。黄秋生一直以来都是演技派,这种角色也特别适合他。
是有点实验的拍法,包括街头剧和纪录片式视角,会想起《黄金时代》加入的角色采访,但这种间离感一定程度上在削弱观众的共情。有点意外,但这肯定是许鞍华主动的选择。选角眼光特别毒辣,李丽珍、李康生、黄秋生和谢君豪的质感都焕然一新。所有人处在时代的特殊氛围下,是压着情绪极尽克制在演,在一种均匀的状态里,站成一排抗争和破碎的塑像。千万言语的爱与希冀,都化作说不出的忧愁与寂寞。
为爱痴狂的少女,为信仰绝食的神父,忧伤的青春期少年,在时代的推动下懵懂前行。政治无处不在,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千言万语皆是枉然,一头热血付出竟不知为何。三个演员的气质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好体现:李丽珍的随性热烈,黄秋生的温文尔雅,李康生的忧郁纯真。(好爱好爱好爱好爱好爱许鞍华)
许鞍华曾有如此野心。这种题材,不同导演来指导,肯定有极大的差别,但许鞍华的指导可以给90分之上。本片的政治氛围相当精准,拍的极具导演风格,看来许导确实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同时不乏个人生命体验的融合,我认为这个拍的尤其好。最后熟悉的歌曲响起来,真的全身震颤。
李丽珍真的太美了,吸着烟忧郁的眼神,性格里的活泼和隐忍。跳车那场戏绝了。李康生的爱很含蓄,却也最深厚。谢君豪依然的戏骨。能把文艺、政治结合得这么好,不得不服许鞍华。近来是很喜欢这种分段式叙述结构的片子,头尾呼应得也真好。
一个人到底对无理的政权有多绝望才会去绝食呢,去争取回应,可惜他们的窗都是隔音的,封闭的,不透光。明宽斗智斗勇,最终倒在地下对强权无力感,东和苏凤都是因为默默的爱而投身于运动中。民众内心的声音有千言万语,但却无法说起。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