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布莱恩·德·帕尔马(Brian De Palma)指导, 保罗·施拉德(Paul Schrader)编剧的《迷情记》(Obsession / 1976)是一部文艺气息相当浓厚的悬疑片。帕尔马导演一反常态,并没有在影片中过分卖弄血腥暴力,而是以细腻的手法把一个奇异的故事拍得如梦如幻,韵味十足。
本片的摄影保持了帕尔马导演一如既往的高水准。而本片的配乐则是由著名大师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创作而成,他的音符亦是为影片迷离而神秘的气质加分不少。
包括导演及编剧在内的主创们都坦率承认,《迷情记》是受到了传奇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迷魂记》(Vertigo / 1958)的影响而摄制上映的影片,是一部带有致敬色彩的门徒式电影。
德·帕尔玛七八十年代的悬疑片都有着一种朦胧梦幻的气质,而且意大利外景和死而复生的情节更是有不少《威尼斯疑魂》的既视感。脱胎于《迷魂记》,迷情归因于创伤,牵涉的案情更通俗化,关系真相更加挑战伦理道德,不过第三幕突然失去了细腻,接连的反转和情绪爆发还是仓促了些。德·帕尔玛的环绕镜头依然精彩,头中尾的三处运用都含义丰富
当爱的深刻.看到片子从教堂开始.马上就想到了希区柯克的美人计.非常巧妙的故事的悬疑点衔接.女儿和妻子似乎融合一起.猜不到结局.扑朔迷离.
气氛诡异而迷人,充满悬疑感,一个痴情的男人,致敬希区柯克的一部作品,古典而动人,就是有些漏洞:难道出了车祸警方不去检查到底车里几个人吗?
前面大半剧情不错,优美舒缓,悬疑也足,看到后面逻辑奇葩、全不现实,整个框架都支撑不住了。帮害父杀母仇人第二度害父,这闺女心智得有多低啊。和亲父相处许久也不探究真相,要骗钱做什么将来不还都是她的?搭档的行径傻叉且不说隐匿稚女多年设局,就后来既要骗钱又还坦白,且还想杀人,你是逗逼麽?
简介里的用词还是准,这就叫“门徒式电影”,实际观看中最大的悬疑点其实在于:哪里会跟《迷魂记》拍得不一样呢?怎么拍出的区别呢?配乐请的也是伯纳德·赫尔曼,希胖的御用。德·帕尔玛在访谈里聊过赫尔曼的工作方式,他写配乐就是看一遍无配乐版的片子,然后回家闷头谱曲,跟导演一段一段细抠什么的完全不存在,德·帕尔玛还评价赫尔曼有点“scary”。另外现在看这片子的开头结尾,有点上承《天国与地狱》、下启《老男孩》的意思。
(5.1/10)非常的希区柯克非常的《迷魂记》,不过是超低配版的,故事情节十分狗血,可圈可点的是片子质感和慢到令人发指的节奏居然用悬疑的配乐烘托到恰到好处。地产商妻女被绑架,报警后绑匪一伙携带人质一起逃跑不料在被追捕过程中悉数落难。地产商在意大利期间无意见到一个与自己妻子十分相似的人,便对年轻女子展开了疯狂追求,就当婚期临近时年轻女子失踪,地产商看到绑架信决定弥补上次过失,没报警而是送去了赎金,谁知其朋友换掉了赎金,人财两空后的地产商精神恍惚。迷底揭晓后原来那个年轻女子居然是地产商的女儿,当年绑匪逃亡时并没有带走真正的地产商女儿,因利益原因而后被地产商朋友利用……
总觉得德帕尔玛的选角都很有问题,而且故事扯蛋的问题也不止这一部了,致敬《迷魂记》也是嘴上说实际做不到,要知道除了“恋尸癖”情结外,希区柯克为故事所塑造的迷离梦幻感才是《迷魂记》真正的艺术价值啊。
德·帕尔玛这部作品有很重的借鉴《迷魂记》的痕迹,无论剧情设置还是手法上。不过影片前半段几乎就没有悬念设置,以至于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爱情片。不过只要了解德·帕尔玛的就知道不会这么简单。这个剧情确实雷了点,以至于伯纳德·赫曼的配乐都显得有点雷。不过影片的梦幻感倒是一点不输《迷魂记》。
6.8/10 情节和结构上是迷魂记的变奏,但是男主人公的核心动机从欲望被替换成了创伤,迷魂记对人类心理无与伦比的洞察降格到了一个平凡的主题。相比于迷魂记的男性凝视,本片尽管有男性叙述者,却似乎是无视角/客观视角的。桑德拉闪回的那一段非常精彩,全片挥之不去的滥情配乐绝对是败笔。
保罗·施拉德向希区柯克《迷魂记》致敬的复古风十足的剧本,再加上另一位希区柯克迷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导演,希区柯克的翻身之作《惊魂记》伯纳德·荷曼的配乐,对于老影迷来说都是本片不得不看的理由。影片结构巧妙至极,对于道德伦理的挑战也是随着剧情螺旋式的上升。
《迷魂记》+《蝴蝶梦》,德·帕尔玛醉心于对希胖的借鉴和改良,而忽视了对人物进行充分的心理建设。父女关系的扭曲还是后来的《老男孩》做得好啊。
德德玛大叔的《迷魂记》,还有点《蝴蝶梦》跟《艳贼》,他不是希胖阁的儿子谁是。佛罗伦萨教堂里两层圣母像的用法简易又显得高阶,值得借鉴。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