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s, fears, and hopes of today's 28-year-olds in Russia. Revisiting its protagonists
every seven years, the film provides a unique glimpse into the turbulent life trajectories of the "last Soviet generation."
Following the idea of Michael Apted, film director Sergey Miroshnichenko documented the lives of the “last Soviet generation” from across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Starting when they were seven – just before the collapse of the communist empire – the director returned to the protagonists every seven years to re-examine their lives, decisions, and opinions. Now 28 years old, most of them seem rather disillusioned with the modern Russia in which they find themselves. While some are pining for the old order of their childhood, others are determined to master their own destinies.
俄罗斯版的《人生七年》。从个体来看,每个人的命运千差万别。就整体而言,世界各国人们长大的轨迹大致相似,天真到成熟,幸运或不幸。一口气看完了四季,1991、1998、2005、2012,从苏联解体到迈入新世纪,7-28岁间4个节点的人生状况,是看个人命运的变化起伏,也是通过个人生活看一个庞大国家的细节和肌理。
2020.8.30 相比英国人生七年,俄国的更多了些沧桑,苏联没有了,28岁的他们里,好几个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人生低谷,眼神上的游离,心理上的创伤,更希望他们都很好的走过来,毕竟是同龄人啊!期待35UP。
我要吹爆这个纪录片。看完英版的人生七年就觉得很震撼。俄国版的这个更好看,无论是人物选择还是影片的剪辑和配乐,感觉都比英版的更胜一筹。而且年代更近一些,里面有几个主人公让我特别有代入感。
看到第四集,开始看出人生的节奏,就是类似钟摆般,时左时右时好时坏。比起英国版,俄国版没出现中二病大爆发,真正开始遇上麻烦的最早年期是21岁,其实就只有自学女孩一人而已。其余的人在刚进入社会的21岁还充满好奇和期望,还未到思考人生的程度。可到28岁已有好几人碰壁,而自学女孩却已走出低谷。而28岁还活得好好的大概到35岁时也不会继续顺利。这不是悲观,而是人生的结构本就如此,一生顺畅者少之又少,因为顺畅的人生代表没有功课,从灵魂角度看就是没有进展,近乎白活一场,没多少灵魂会选择这种人生。钟摆会一直持续,直到当事人觉醒,看出那种不断重复的节奏,于是钟摆停止定于中心,达致超越,从而完成生命蓝图自带的人生功课。
好看到停不下来的纪录片! 人生教育系列。 ps:啥时候国内的纪录片导游也拍一个中国版的人生七年呗,最好别只挑发达城市,什么首都,二三线城市,西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的孩子等,都纳入拍摄名单。
苏联版的人生七年,记录了解体后各个阶层的混乱,主人公们七岁到二十八岁变幻莫测的人生里,唯一不变的是生活中依然充斥着政变、革命、战争和失业,从幼年渴望自由到而立之年思念苏联,看到最后俨然成了爱国教育片...
安德烈不拍了,霞姐又回来了。看你们在命运之流中跌宕起伏,让我不禁好奇28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模样。有空了倒真的可以试试把到目前为止的人生按七年一分好好总结一下呢~
奇怪的是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离开以色列去南半球,从德国回到家乡,到卢森堡,生女儿,做全职主妇,做生意,各种各种。当然还有迷茫的安德烈。二十八岁又怎样,人生从来不该被限制住。希望这个七年你们一切都好
有几位成家生孩子了,感觉与相契合的人生伴侣结合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改变很大,能从状态上看到婚姻生活带给他们的幸福满足……欢乐村的双胞胎和蓝眼睛小姑娘心态一直都很乐观,卡佳一直在思考很深刻的问题,她一直以一种哲人的心态在过人生,人的性格真的似乎在小时候就有了基本定型……四个片子28年这么看下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纪录片这种七年一拍提问回顾近乎社会调查实验的形式作用的缘故,这里头每个人都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很多思考,很认真地审视人生。也许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为自己订制一个考察自己的仪式,会更有助于自己生活得更通透吧。
小学没上几年就苏联解体的孩子们真是不容易。特别有意义的纪录片。沧海桑田,绝大部分孩子还是没有长歪,在大时代的震荡下努力的活,心中依旧有爱,有梦想,虽然生活不易。感觉人生七年系列各个国家里面让我最震撼系列。
看到他们的讲述,我开始反思“人人为己”“冷漠自私”“性自由”这种“西化”。我也时常感到,越论辩,越自我,会抛弃一些美德。想到我中暑时,烧饼摊给我板凳、西瓜的店家;失落大哭时,肯德基里一直安慰我的北京大妈……是这样朴实善良的存在,还有我的父母。我表述上有很多不妥之处,总之我想说,我还挺,乡土情结的。看的时候总在想,我们也应该拍一个中国版《人生七年》,就在今年,采访7岁的孩子们,问他们对疫情的看法云云,就让秦博来导,《人生第一次》隐约可见雏形。
果然有了好的机会好的素材还是要靠好导演才能更上一个境界,俄版的深邃细腻乃其他任何版本无法比拟的,能切实的感受到导演是真正关心着片里的主人公的,而不是单纯将他们当做了拍摄和表达的工具,导演组本身一定也是些善良敏锐的人,所以才能不停地补捉到很多无与伦比的小细节,再用精巧的剪辑配上美妙的音乐呈现出来,而且也令主人公们面对他们的时候显露出充分的信任和真诚,有一个镜头,拍到丹尼斯家的没有时针的钟表,就问他,你的时间是不是也停滞了呢——多么诗意又有深度的发问,这种高水准即兴发挥在其他版本里是前所未见的。记录片固然要注重纪实客观,可添加上适当的艺术性和统筹性无疑是锦上添花,俄国的这群主人公当然有无数值得赞美和感慨的点,然而导演组更是绝赞!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