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助资拍摄的乌干达第一部同志电影“苦楚我名”围绕该国同志维权家David Kato展开。这位小学教师一直致力于修改乌干达的同性恋死刑法律。当地出版物刊登了包括他在内的100位同性恋的姓名照片,呼吁民众“处死他们”。Kato向最高法院起诉并打赢了这场侵权官司,然而数天后他就不幸死于憎同者的乱斧之下。电影不但反映了乌干达的同志生存状态,并且探讨了非洲国家的民主窘境:为什么旨在剥夺少数人生命和尊严的恶法能在议会以多数票通过?获柏林电影节泰迪熊最佳纪录片奖得主。◎QAF
非常好的纪录片,很感人。在乌干达,homosexual叫做kuchu,苦楚。中译名翻得很好。曾经英国反对同性恋的政策传入了乌干达,然而英国是众所周知的腐国大卫死去的时候,真不敢相信现在这个年代,还会有国家、地方如此排斥一个群体,甚至赶尽杀绝。支持他们的牧师说,自我不再是孤岛。“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8/8 强素材,密剪,平衡呈现。法庭戏后小雀跃beats掩藏不住导演同理心,瑕不掩瑜。分裂的性向、价值、传统、宗教、法律、社会之下,基本权益是否大同?暴民正义何去何从?去人权推动包装,重代入性思辨,令standing与结尾陈词更中立有力。A luta continua. #乌干达 #Call me Kuchu #mop justice #LGBT
美国给乌干达最大的援助只能是经济上的,所谓的开明开放并没有深入到这方苦难之地,同性恋仍然被认为是淫邪的、罪恶的,是被邪魔附体,应遭受惩罚,大多数人想当然地认为上帝赋予他们驱逐同性恋的权力。这是一众被误解的生命,正掀起一场生存的革命。KUCHU是这群人在乌干达的名字,也是他们生命的遭遇
看到一种仍存在二十世纪这个年代 还以宗教上帝之名迫害与社会主流异性恋取向不同的人 真想冲过屏幕把他们嘴边轻蔑的笑意扯下 那一棒槌 击得人心闷 “并不是传统就是正确的 时刻警惕自我的默认价值观” 没能葬在gay village 的David 和 没能阻止反同的乌干达一样 心碎
世界为何这样?世界四处吃人!政府要求群众举报认识的同性恋名单,还登报羞辱,非洲hwb警告。胜诉后真心的喜悦只因避免了绞死的命运,同志村成为与世隔绝最后的乌托邦,David的牺牲传来力透纸背的悲恸,哭成狗。
在乌干达,同志被称为“KUCHU”。暴民伪装成正义的样子,而正义被割去舌头。“累犯、教唆、包庇”同性恋者,被视为严重的罪行,将面临乱石投死或终身监禁。虽然天色昏黑,但是黑暗中渐渐有声响发出来了,万头攒动。
电影一直强调独立灵魂 自由结合 我其实在想 为什么我们抵制恋童不抵制恋同呢 就是自由选择 而非暴力摧毁 祝乌拉圭的同性爱人早日走在阳光下 如今中国的同性情况 也是灯下黑 可悲可叹
我不反对不会歧视同性恋,但是我不会赞扬支持同性恋。可是,现在的某些人总想着跳出来为自己发声,恨不得搞得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站在道德高点强行要求大众认可同性恋,有够恶心的。
假设禁止我们出书,封闭有关社会学杂志,就可以使中国不再出现同性恋问题,这些措施就有道理。但同性恋倾向是遗传的,封刊物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这些措施一点道理也没有。
看的时候眼泪一直往下掉。我想,我大概真的是双性恋吧?成为双性恋就可以有双倍的爱的可能,每天走在街上,看到的每个人都像一个怀抱着潜在罗曼史的胚胎——不是很好吗?
難得的一部議題紀錄片把贊成和反對方的聲音處理的這麼到位,也把雙邊的衝突呈現的非常真實且有力度。美中不足是音樂及操作性的東西還是太多了,讓影片的力量削弱了一點。
对非洲了解知之甚少,这一部是属于可以补盲的。美国宗教组织的介入,反同法案的提交,还有民众游行聚会的反同活动等等,这些都让人感觉问题不试那么纯粹简单。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