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阿洛伊斯·内贝尔
主演:卡瑞尔·罗登,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Leos Noha,Marek Daniel,Ivan Trojan,Alois Svehlík,Marie Ludvíková,Ján Sedal,特蕾扎·沃里斯科娃,Arturo Maly,Simona Babcáková
导演:Tomás Lunák
地区:捷克
年代:2011
发布:2018-10-28
A train dispatcher encounters a mute stranger who appears out of nowhere, and finds himself mysteriously involved with a murder in Poland.
第25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Tomás Lunák
画风很棒,只是故事的代入感很弱,也许是因为包含了太多历史性的因素在里面,那些民族性情结的东西也许外国观众很难看懂吧。骨子里很浪漫又很伤感无奈的故事,只是复仇线和捷克列车员的爱情线都很独立,故事很松散,胜在动画的形式和美感吧。★★★
#北京电影节#动画画风好棒!火车连接时空的感觉表现得很赞。真正的故事藏在老列车员的温吞故事下,这个想法好赞,不过做出来感觉矫情又生涩了些。以及青年宫影城的条件真的是太!差!了!
前年听一个捷克美眉说起过这部电影,去年听了原声(很赞!)去了布拉格,漫长的前戏之后才在前些天拖下电影和原版漫画。故事确实有些沉闷,但我总觉得真人比动画更能表现出这个夹杂着政治变革的复仇故事。不过我还是挺喜欢最后那个暴雨冲刷罪恶的设置,Květa跟Alois相视一笑。
6/10。转描技术的角色运动如真人演出般流畅,内容却充满飘浮感、晦涩难明,节奏拖沓的剪辑将历史与现在的时空混杂成闪回碎片,哑巴偷渡者到底是谁,他和列车员到底什么关系,偷渡者开头砍死警犬与结尾砍死老瓦泽克到底是形式上的呼应还是某种复仇,这多么到底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看了二十分钟就耗尽了观众的兴趣之后还不肯解答是一种流氓行为;表现主义风格线条感强烈,列车驶过的瞬间强光和雪地上的反光,火车圆点的光束划破漆黑的屏幕,站在窗边的男人宽阔背影和铁轨周围景物在朦胧闪现的车灯照射下犹如迷雾;人物细节丰富:与寡妇交谈的列车员撕卫生则好再放旁边的动作机械重复,布拉格广场上数不尽的白鸽和枯叶飘荡、缠绵雨水的车站上空,衬托了人物的麻木忧伤,瓦泽克拳打脚踢偷渡者时老瓦泽克边叫他客气点边射击罐头,则表现了老纳粹的虚伪。
画风很好,高对比的黑白线条既肃杀又生动。但是故事讲得太故弄玄虚了,政治背景加得有造作之感。虽然我一直喜欢捷克电影,但这片感觉太不真心。
阴郁平实的捷克小调,列车调度员的退休轶事和偷渡跨境的复仇故事,在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风马牛不相及得拧到了一块……写实黑白光影的风格倒还算有味道,音乐不错
1945年,德国人滚了。1989年,苏联人滚了。孤独的铁道工人,伤痛的回忆。片中出现了两次RH745型内燃机车,捷克火车头的象征,绰号“望远镜”(或者“潜水员”)。一次是在布拉格火车站(真车),一次是在内贝尔家中的储物柜上(模型)。铁道迷会感兴趣的电影。
3.5。1.又见真人转制,重现孤漠时光。2.这里将被孤独者吞噬殆尽。3.雾腾腾之夜,所有乘客如飘浮在云端。4.以列车与鸽群入影,同赫翁缔造的捷克传统。5.吐槽碧姬芭铎胸部+1。
好细致的活儿,以至于人物和光影有着超出普通动画的传神。火车驶过小屋的光影变幻像要撞出屏幕一样 @lens雕刻时光 与 阿黄
除了造型没有漫画有趣外(因为是真人),整体都做得不错,内贝尔站在窗前的那一段真是神光影。转描时应该是软件+人工,很多地方的处理不是单独靠其中一项就能实现的。片子做得很有质感,很不好莱坞,其他的转描动画与之相比弱很多。
版画风格的黑白动画,一直在想真实拍摄过程中光要怎么打,卡通造型要怎么实现,包括胡茬、刀疤啥的,转过来才有这效果,有趣。故事有点《杀人回忆》末尾的感觉,极权崩溃后的无所适从,以及历史的恩怨。雾、雨造成的光影效果,抒情的叙事,很东欧。
Rotoscoping技术真人转制动画,影像风格强烈。1945和1989两个时空被连缀起来(广播里一直在念叨哈维尔),真正的叙事(“强奸之子”的复仇)却被掩藏在其下([小亚细亚往事]正是如此),虽妙但着实有些费力。从意识形态批评角度而言,正是冷战终结时刻的某种“清算”的象征。有赫拉巴尔[列车]的味道。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