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伊是一名年轻的加拿大女医生。她在巴基斯坦的拉姆安拉为红十字会工作,而平时则居住在耶路撒冷。她的隔壁是一名名叫阿娃的以色列士兵,两人成了好朋友。每一天克洛伊都要经过在这两座城市之间的边界检查站,去到另一边的难民营工作。克洛伊主要负责照顾一些怀了孕的年轻女人。通过她的一名病人兰德,克洛伊了解到了被占领区人们的生活。她花了很多时间与兰德的家人相处。克洛伊试图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截取了战乱中一个惨剧的前因后果,缺乏人物互动和冲突。选取加拿大医生的中立视角,也只不过让故事显得更加漫无目的。就像他们说的,这不是她的战争,她改变不了也无法理解。谴责战争本身,更像是一个无谓的口号。
3.0。1.魁北克遇上以色列,一种永恒的荒诞。2.在激烈的政治戏剧中,看见令人心碎的颜色。3.将兵荒马乱寄寓于宗教垂怜,这是典型的西方式愿景。
在这个遍地信仰之地,也是遍地横尸。女医生带着极大的理性主义,观遍战争地带的人间惨事。一个生命离去,一个生命爆发,更多生命被炸,这就是因果轮回的过程吧。为什么这个世界要有战争,为什么人类之间要有那么多仇恨?其实,任何一件事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也不会无缘无故结束。7.1分
几乎没看过这种类型的电影,看下来倒觉得挺好~第三方的眼睛去看这个战争,第三方的心灵去感受战争中的人们,因为是第三方所以在某些方面拥有某些便利,同样因为是第三方所以什么都改变不了。三个地方印象深刻,女主巴方朋友的孩子穿的神似超人的衣服,巴方死在对方车下的小孩,以方爆炸地上成堆的手机
一部讲述一个住在耶路撒冷,天天跑去巴基斯坦红十字会工作的加拿大女医生左也痛苦右也痛苦的中东题材影片,获得了一个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2013-6-17@上海影城。平缓,不疾不徐地展开了巴以冲突下的真实场景。冷酷地、无奈地深入骨髓!让我很满意地是展现了当下耶路撒冷地区的真实写照。但是依旧是传统的观点,似乎对巴勒斯坦有着西方人式的同情!有些纳闷加拿大似乎很有些喜欢掺乎别人事物的热情,类似的题材不少!很想看看从以色列视角来看
巴以冲突,如果想往回倒一千年找找原因,一定会发现毫无头绪,往回倒两千年会发现还不如一千年前清楚呢......还是喜欢刻画人性的电影,赞一个!不过这个电影要想看完全明白还挺困难的,关于以色列这块地方,到底是属于犹太人还是巴勒斯坦人呢,能查到的最初的记载只有圣经旧约出埃及记里面的内容了。
[3+] 如果說電影拍得過份冷靜客觀,倒不如說這般糾結的種族/宗教衝突,我們無從批判/ take sides。都說,種族和宗教的力量推到極端是何其可怕。
如果不是ebro 这简介根本不会吸引我 感觉ebro真的属于那种想把情绪藏起来但是在不经意间又一点一点释放出来 至于这个电影想表达的苦难还是空泛了一点
其实片子的格调很好 长镜头多 很悲很平 表达出一种中东国家人民生活的无奈。但是我不适合看这么平的片子 要不是Ebro 根本看不下去。
SIFF今日第三场,果然是女导演拍的,虚弱无力,积攒了半天只为最后一个小爆发,但精神可嘉,矛盾刻画也不错。用故土的石头敲开隔绝的墙,被无辜责难的异乡人,走投无路的人肉炸弹和一支越抽越愁的烟。生产戏那里半场女性痛苦地捂脸。
非常讨厌看讲中东地区宗教/民族冲突/人道主义等等之类的电影。就像我看了n遍圣经也无法理解基督教,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多矛盾冲突的地区,满满的全是无解的痛苦,带给我的只有困惑。撕裂土地上的人,无从选择,没有出路。而世界上所有其他人,包括主人公,包括我,都只能作毫无意义的旁观者。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