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一个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比神圣之感的地方,自古他便是仙家独享其乐的安逸场所,也是隐士出世寻求解脱的暂时归宿。即便到了今天,现代化的触角几乎触及到了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是终南山依旧以虚怀若谷的慈悲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隐士。
在非典盛行的那一年,一张外国人的面孔出现在终南山的脚下。他叫Edward A. Burger,《空谷幽兰》一书让他心有所动,于是背上行囊来到了这个隐士们云集的圣地,试图去了解为什么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有的人竟会如此甘于寂寞,去展开漫长而充满艰辛的精神之旅。在他的镜头前,一张张隐士的面孔浮现出来,与你我坐看云起……
《金刚经·第一品》如是我闻:食时,世尊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经开头是这样讲的:到吃饭时间了!佛系男子穿的光鲜亮丽在大城市里讨口饭吃,打包带回孤独园,吃饭,洗碗,脱衣服,热水泡脚,舒舒服服坐下来…
片中正在盖石头房子的那个师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口气断了,天大的事也就放下了。早晚要放下,为什么不早点放下。”想想也是,放下一切尘世业障,自此世事不问,终南山上除草种田,晨雾白云,岂不也是乐事。然父母之恩未报,夫妻之缘未了,绕膝之子尚幼,道耶情耶?世上安得两全之法
不用刻意美化,也不求相互理解,隐居山中只是个人选择,冷暖自知。作为纪录片来说有些浮于表面,EE的字幕更是由中译英再译中,看得更有禅机了...
让我对隐士的美好幻想全部颠覆了,看着视频中他们麻木空洞无神的眼神,矫揉造作的语言,以及对信仰观念的一些强行解释,让我意识到他们不过是一群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在山中居住的普通农民而已。
根据佛教的规定,如果你的家人没人看管,你就不能出家。家里有个大哥照顾父母,就可以出家了。我们的佛性就像太阳,没看到不代表没有 。如果我们恶,这个世界就变成地狱,如果我们善良,这个世界就变成天堂。我们在苦海中,却不知道我们自己有佛性。
十分敬佩隐居多年不退转的求道者。隐居山林的基础:树立了坚定不移的成就解脱的目标,并且对修行理路有较为清晰的了知,而不是选择另一种逃离尘嚣甚至带着文艺小资心态来度过的清净生活方式。这也是最近在寺院生活中的体验。
“如果不修行,你就会觉得冷。”“佛祖说,修行的人都很勇敢,因为放下红尘很难。”“万事万物都在呼吸中,都为了这一口气,都是为了‘我’而活。活得像个贼。”主要讲六位隐士,性格不同,生存上各有各的苦,离群索居,超然但忧伤。苦路渡凡人,乐是佛性,忧是凡间。情绪懵懂,像旅游,三星半。
片中遇到的每一个修行者都好,他们讲话和生活都好。但是电影拍的奇烂,字母大半是错的,视觉质量奇差,音乐俗不可耐,但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洋文青一段段的瞎扯太stupid,陪同的中国人相对好一些。把音乐删掉,杨文青的自白删掉,字幕删掉,只留下修行人说话,这片子就好了,哪怕影像质量差。
说到底还是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没有这部纪录片的诞生。用执着的追寻获得并展现了追求不执着的人的生活,哎。相比古印度是不是逊爆了?人家啥也不记录,生了死了几千年干了啥都当它不存在。嗨我在说什么呢……
如果用对立、分别和我执的角度看,你将一无所获!就像片子的师父说的,空入宝山一无所得,可惜啊!非常好的片子,整个给人的感觉就如里面的修行人一般。
空谷幽兰的2003简版视频,老外的记录也真的只是猎奇记录不同人群而已,没有更深想法。可中国人又没拍这题材,因为相对于藏区完善”规范“”的传统修行形式,终南山的良莠不齐是肯定的,我们也没能力评价这些所谓隐士,我们凡人毕竟还是“着相”在乎“形式”的。不过终南山自然环境看着真不错。好像小草远志讽刺说的就是终南山隐士吧
修行不在山里,把自己隔绝起来的修行是刻意吃苦。我还是喜欢在野市里小修行,诗酒肉都要有,只是不必多,适可而止的自制,比匮乏环境里的被迫自制要难得多吧。所以现在再看这部纪录片,我有点不懂上山的人了。是逃避么。过两年我再看一遍。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