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于2019年5月2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首季《城市24小时》聚焦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还原被忽略的城市之美。
看了厦门篇,城市24小时只剩下24小时这个概念。拍的根本不是厦门人眼中的厦门,而是游客眼中的厦门。作为旅游风光介绍短片来看还差不多。
片头很精致,24小时的策划角度不算新奇,具体看素材了。五座城市,特点都很突出。作为在其中两座深度生活的本人,还是很受触动的。在人越来越自由的当代,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这样以一天24小时的不同时间节点来展现城市面貌的方式很有意思。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专属节奏,跟随一座城市从苏醒到沉睡,感受一座城市的作息。在选材上其实选取的都是些人尽皆知的城市标签,并没有太多新意,展示的是当地最具特色的点。当然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烟火气。
24小时的观察注定只能看个大概,无法比拟生长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别的我不敢说,但就郑州我觉得没有拍出特色,难道我们除了历史一无所有?感觉这样平平常常的城市常态和别的城市美没什么大差别。武汉还算抓到一点江湖气的精髓,自己真正生活过的地方,再看来真的有触及心灵的感动和情怀
有野心的纪录片,成都拍摄有点水,其他的四个都不错,最欣赏郑州段,而就城市而言最喜欢厦门。不太好的地方是老拍什么24小时书店,拍一个就得了,到处拍反而表现不出城市特色。我建议加拍几集,拍个哈尔滨什么的。
本来以为是和风总本铺的风格,快速剪辑,跟拍各种人的24小时,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但到了小演员那里迅速破功了,安排很不合理
看了两期,相比较以往城市纪录片走马观花似的地标打卡,《城市24小时》做到了推陈出新。从小处入手,以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为节点,呈现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揭露普通人的就业、教育、医疗、创业等状况,呈现富有烟火味的一日三餐,还不时穿插趣味的段子来中和纪录片的严肃和通俗。虽然部分取材仍有同质化之嫌,地理知识介绍上有些许错漏之处,不过仍然可算值得一看的城市纪录片。
城市最能敲击观众 引起共鸣的,无外乎是人的故事,是掺杂着压力与热爱的生活片段,而正是每个人这些故事构成城市的气质。这种气质离散地融在24小时,当认真感受故事甚至成为其中故事的一部分,才能领悟到气质的复杂性,不止看到城市浮于表面的title。有点可惜的是,这集片子更像是已知标签的堆砌、素材的堆砌,没能抓出灵魂和有城市印记的人的故事;故事的就地堆叠自然就导致了剪辑生硬、解说欠缺逻辑与共情。
因为选题是一个城市的24小时,所以不可避免地时间长、内容散。非常百度百科式介绍了这个城市,第一集郑州看完之后没有增加多少我对这个城市的新印象。胡辣汤、火车站、纺织工厂,这些东西读过书的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城中考古这点对非古都生活的人来说可能还有点新奇,晚上的医院也像是没东西拍了硬凑的。总之就是,对郑州人来说,不能唤起多少他们对于故土的感情。对于观众来说,不能增加对郑州的向往。
记住一座城,需要24小时 从郑州到武汉到深圳到厦门到成都 看到武汉这集时,弹幕满满的是武汉加油 希望武汉可以早点儿好起来 我真的好想去武汉吃热干面啊
用每个人的几个小时汇聚成一个城市的personality,蛮有意思,也挺感慨的。最动人的永远是不辞辛苦又饱含热情的“平凡故事”。
相比之前的72小时,这个纪录片更像城市群像,而不是普通人生活的记录,城市烟火气息的展示。但整个纪录片的节奏很混乱,会突然从人文的烟火气息突然跳转到宏观的城市建设(铁路),就导致整个画风突变,上一秒还沉浸在城市的美食早餐,下一秒就变成了长江大桥的铁路维修。虽然中间有过早和过江进行转场,但两者的风格和着手点的突变还是让整个影片变得十分割裂。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