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種稻的阿伯說,種田對他來說,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有時候颱風來襲,農人是無法抵抗的,禪--就是不讓你反抗,你甘心忍受,農人都是如此忍受,像和尚修禪...靜靜的坐、靜靜的修,農人的勞動就是默默地修禪。一季望過一季,好壞冬望著好壞冬,靜待收成的到來,就像以前的人抓魚,這池子沒抓到魚,就換別的池子,總是有會抓到幾隻大魚,如此期待著,農人是如此期待著...。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看颜兰权、庄益增纪录片《无米乐》(2004)。对辛勤劳作的台南后壁乡农人保持足够尊重,拍出他们的尊严感和乐天知命,更揭示农人在台湾50年农业史的艰辛和不被主流社会重视的命运。他们已成“末代稻农”。75岁的昆滨伯说:土地如他的爱人,想吃冰给买冰,爱漂亮给买口红,每天巡田,就知土地
“有時候晚上來灌溉,風清月朗,青翠的稻子,映著月光,很漂亮!心情好,就哼起歌來,雖然心情(擔憂),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或病蟲害,也是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不知道有多少农人能达到这种境界,末代稻农之歌。
主题性略弱,抒情多,节奏稍稍拖沓。只是在中国这样地理位置极特殊的环境下,农民与农业自古就带着一种隐忍-无奈-悲凉-炽热的悲剧色彩,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复杂纠结化作一声叹息,淹没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
三星半,第一次看到讲诉台湾农民现状的纪录片,之前在台湾农村呆过,感觉比我们这边的农村高不知道哪里去了。前段时间帮着卖麦子才知道农民生活的悲哀,辛苦大半年,卖粮食的钱能够本已经不错了
练非编有个插秧的素材想起来这部纪录片,犹记得阿伯说“不能什么都麻烦政府”,又跳转到11区福岛后“依然要播种”的农家夫妻。想把这两部和legal high恩仇的村民一集剪在一起。
听阿伯口无遮拦地讲那过去的事情,台湾农业的变迁,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百感交集,台湾加入WTO以后一代稻农的苦与乐,逆来顺受,苦中作乐,都是历史的牺牲品。
其實我覺得阿伯的智慧比莊導後面闡述的階級立場遠遠更加動人,也更加的有意義。而且我現在有些明白,的確在寶泉嶺前必須要看這樣一部片,我們太缺乏觀察和傾聽的耐心了都。
与其说是农人与wto的冲突不如说是小农经济与农业工业化专业化生产的冲突。在农业越来越工业化的时代,传统农人的利益如何保障。我们与传统与土地的关系会走向何方。
差不多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看的。讲的台湾农民的故事,特别的真实。时间过去一年了但是片中那些阿公阿婆的面容似乎还是留在印象中,善良勤劳的人。。。。。。。。。。
公視紀錄片,分上下兩集,DVD還有一部分是導演訪談。從他們的生活裡看盡農業社會乃至傳統家庭的沒落,人與土地之間幾乎被全數遺忘的記憶。我想起我媽媽。
在菁寮呆了两个下午,稻田边吹着风听着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看书真是享受。农业已经机械化,当地老人没事也一起打打牌。周末不少人观光,走到稻田边的屈指可数
可惜没有高清在线版本。为什么我没认识这么怡然自得的农人,我认识的农人是把对土地和稻谷的爱深埋在心里,还是被日复一日的琐碎给碾干了耐心和快乐?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