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是中国首部聚焦“5·12”汶川地震孤儿成长历程的纪录电影,2018年5月8日在北京举行首映典礼,将于5月12日在全国范围内公映。
从小就背负至亲逝去的6名孩童在无奈接受社会的救济中成长,不时还要忍受周围人异样的看待,这种被同情绑架下的生活随个人意识的成熟而越来越显现。有些选择发奋努力来增强自信,而有些选择抛开烦恼享受快乐,慢慢体会到与其选择回避不如坦然面对一切。其实在我看来他们更应该被当作普通人来包容与爱护!
#川流不息#看到地震的有关影像我就不行了 最近的纪录片节才了解了焦波老师就找了他的作品看 也佩服他把镜头放在了这群孩子身上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和地震之后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或许有些地方看着有些不舒服但希望初衷是好的吧 可能是越来越老了才会越来越感性 纪录片的真实会使力量更大(7.3)
川流不息.DOC.Children.in.The.Morning.Lignt.1080p.WEB-DL.AVC.AAC.mp4 1.55G
咱们的纪录片从手法上看真是没啥好说的,基本就是新闻专题的水准,看不出什么导演和剪辑思路,一本流水账,但这个题材和内容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反正我是从片子一开头看到那位找孩子找了20天的母亲就难受得不行了,几个孩子不管是乖巧的廖岑还是叛逆倔犟甚至有点犯混的刘明富,也都在镜头前展现出了足够的真实。不同意有些评论指责焦波干预了孩子们的生活,能感受到他完全是出于真心,是真的想为孩子做些什么,而且自己也真的付出了很多,他不过是给这些孩子提供了多一种人生选择,有什么不对呢?最后看到孩子们踏上了各自不同却有着各自精彩的人生道路,还是挺欣慰的。是啊,本来就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就算经历再多风雨,生命之河都将永远川流不息……
刘明富的对抗态度是这个纪录片最有意思的。如果说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摄者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刘明富可能是最快意识到这点并进行对抗的,而最终他成功从镜头前走到了镜头后。
中规中矩,从乡村里的中国移步而来的。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纪录片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时一定要清晰自己的定位。于本片而言,是地震孤儿的帮助者呢还是10年不加干涉的客观记录者呢?定位混淆过后,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
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汶川十年,总还有人持续关注、记录灾后生活总归是一件好事。当年班上捐了款之后,归于宏达叙事中的声音也逐渐消散。但就纪录片而言,和时不时泛出的有感情朗读一样乏善可陈,更像大公司赞助的公益宣传片跟拍。
故事视角选择挺好,有毅力和决心,但手法和旁白以及采编的内容让人不敢苟同,太苦情。可能和导演所经历的伤痕文学有关。放在现在明显不适,不自然尤其是纪录片而言。
有人说这个片子不够震撼 但我觉得正是掌握这种题材却没有刻意营造悲情的氛围反而令人觉得难能可贵 也许是刘明富与焦老师关系更紧密 所以他的镜头更多 “一定要有愿望吗?” 刘明富的敏感和抗拒是对媒体人的诘问 纪录片是深入生活的自然记录 而不是程序式地盘问 扣一分因为某些商业部分
相当不喜欢有位未出镜女记者的态度,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你一个小孩怎么老是想一些生死的事”、“你就说一个愿望嘛,你就说一下,大家等你这么久”。整个对话的语气和用词里,没有爱,没有情感,冷冰冰。
中国版10 up,焦波老师让人窒息的真实。比时光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焦波老师关心他们的成长更让人感动。在阳光到达的地方,总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期待下一个10年。
最可爱的廖岑过上了普通的生活,叛逆自卑的刘明富变成了导演,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道路。特别能理解孩子们说的,我真的没有愿望,人生真的没有意义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