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J·K·西蒙斯 J.K. Simmons 饰)和儿子贾伯利(卢·泰勒·普奇 Lou Taylor Pucci 饰)同样喜欢音乐,但是他们喜欢的音乐却是迥然不同 的两种风格。20多年年,因为对政治的不同意见导致贾伯利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过。如今,贾伯利落魄地流落街头,并发现脑部有肿瘤送去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但是这颗肿瘤已经彻底破坏了他的大脑,他失去了创作新的记忆的能力,他的记忆永远停留在活在1968年。为了重新走进贾伯利的世界,亨利邀请研究脑瘤与音乐的专家黛安(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饰)来治疗儿子的病情。黛安发现贾伯利对早期的的摇滚乐仍然有感知。但这种迷幻时期的摇滚乐对60多岁的亨利来说简直不能接受,但为了与儿子的沟通,他开始研究起60年代的所有摇滚乐团。
与音乐背景没有一点儿共鸣,倒是对音乐之外的东西有所触动,其实音乐也只是交流的一种媒介。想要与一个人交流,先去理解他的世界,隔着壁垒的交流达不到目的。电影中的父亲勇气可嘉,不过更习惯JK西蒙斯光头的样子。
父子之间的牵绊纠葛,通过音乐的桥梁达成和解,两代人对音乐的喜好、理解和差异,本身就是代际矛盾的某种象征,精神世界的迥异造成的隔阂,最后仍然是通过音乐的抚慰来达成共鸣的,使得嬉皮士一代的儿子治愈了心理的疾病,而经历过二战的父亲也能去除心结,是一种颇为温情的表达,也是颇为高级的父子情的展现。贯穿全片,点缀始终的不同类别的音乐,展现的是编导不俗的品味。
音乐在电影里不但是治愈病痛的良药,也是父子相互沟通、谅解的语言!男主对于音乐的记忆,就如同我对电影的回忆,每一首歌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不管将来如何,面对怎样的生活,那些美好的回忆都会伴随一生!
从音乐爱好的不同再到政治立场的不同,导致两父子隔阂丛生,最后父亲放下成见和固执慢慢走近儿子的心里,只是遗憾的是,儿子再也没有机会走进父亲的内心了。影片中的音乐都很切题,最爱《触摸阴霾》这一首,另外J.k.simmons 在的作品都不想错过。?
知乎里有一个提问:「听音乐或者声音是否会触发第一次听的情绪?」 我回答,想起某一年圣诞节的时候在斯堡旅行,当时一直在听一首歌,以至后来再听到那首歌的时候,我都有种回到了斯堡的感觉。 音乐是创作者的心声,但它会记载在不同人的记忆里,也将以这种的方式永远流传在世上。
充满摇滚味的电影,反而让我想到挪威的森林小说的日子。电影人物情绪变换特别自然。战争,叛逆,传统,父辈子辈的成长冲突。元素虽然多但运用闪回插叙方式,情感流露特别自然。父亲为了解儿子,去听他喜欢的音乐。不光是共情同样也沉浸在音乐中。每天都是一次新的冒险,旅行本身就是终点。
Simmons在《爆裂鼓手》是父权制的摧毁,歇斯底里的摧毁。 在本片中则是慈父式的拯救与重建。 什么古典,爵士,后摇,摇滚,说唱and so on,其实在我看来,音乐和很多艺术形式一样,只是一个泛概念,并不存在进化和优劣,只是结构上日趋宽泛。 能产生共鸣就是好音乐。 @2018-04-10 21:54:31
用音乐来唤醒回忆很赞啊,父亲一改爆裂鼓手里的魔鬼形象,接受甚至喜欢上自己讨厌的东西,爱真的无所不能,最后葬礼忍不住泪崩。
如果音乐是能和你交流唯一的方式,我愿意听一听你爱的每一首歌,记下每一句歌词,希望你能记得我,或是想起我。每天都要被各种新闻气到赶紧打开音响冷静一下
关于音乐 听到那些乐句里的故事 关于亲情 那些爱不会被磨灭 关于死亡 也许经历了那一瞬的光彩 就是grateful death了吧
平淡之处见真情,我们喜爱的音乐承载着人生某一时刻或某一阶段或悲伤或美好的记忆,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都会将我们的思绪带回那个触动心灵的时刻
如果要更加drama的话其实可以拍的更感人,而且儿子更有才华的一面可以挖掘。是一段儿子与父亲通过音乐和解的片子,让我最为惊喜的是当中致敬的音乐都是欧美60年代最著名的摇滚歌曲,从披头士的till there was you, all you need is love 到好听的summer song,bob dylan的荒凉之路,还有让我新了解的cream和grateful dead。希望以后我也是这样可以和孩子玩记歌名和故事游戏的家长。(也许没孩子,谁知道呢。。)
复制下载地址成功!
复制地址失败!!!,请您长按链接地址,手动复制